第16版:视觉新闻 上一版3
城市管理提升
让文化离市民更近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城市管理提升
让文化离市民更近
“退路进店”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为航海路周边的报刊零售网点挂牌。
市民在位于沁河路的超市选购报刊。
工人路上,店主把报刊摆放整齐方便群众挑选。
吴晓燕的博文书社经营着400余种报刊杂志,成为附近居民群众购买报刊的便利点。
党报也能在零售网点买到了。
店主薛翠萍搬进固定的小屋,经营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遍布市区的报刊零售点方便了市民文化阅读需求。

城市管理提升

让文化离市民更近

策 划 张 永 杨 光

图 片 许大桥 丁友明 唐 强 宋 晔

文 字 聂春洁 通讯员 董志伟

随着我市报刊亭“退路进店”工作的推进,一批报刊零售网点以崭新的形象出现在全市大街小巷,它们中既有连锁便利店,也有社区门口的书店、杂货店等,群众在衣食住行中就能和文化产品实现“零距离”。

记者昨日从市“退路进店”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截至7月5号,全市共办理《出版物经营许可证》856个, 448个新增报刊零售网点实现挂牌营业,开始经营报纸杂志的网点已超过800个,其中连锁便利店占到近300个。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沿街大小门店、连锁便利店中纷纷出现了报纸杂志的身影。看得出,为了增加这些文化商品的人气,店家在陈列上颇动了一番心思。在连锁便利店中,报刊货架通常都陈列在收银台附近,丹尼斯超市的店员告诉记者,这样做不但使报刊更为醒目,也方便顾客在挑选报刊过程中,遇到问题随时询问收银员。顺河路上的一家四邻便利店将报刊货架放在了店面最里侧,不过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货架正对着落地玻璃窗,行人站在店外就能浏览到所有杂志的封面,使它成了便利店吸引顾客的一大招牌。

在社区楼院,挂上报刊零售网点统一标志牌的书店、杂货店、烟酒店、彩印店等,店面虽然不大,人气却因此提升不少。在位于伏牛路与淮河路交叉口附近的文博书店,店主吴晓燕告诉记者,借着“退路进店”的机遇,她不但扩大了店面,经营品种和以前相比也丰富了很多,现在店内报纸、杂志已经有400多种。由于书店毗邻附近几个社区,加上店内空调开放,这里已成了附近群众读书看报的一个好去处。

位于桐柏路上的博文书屋新开张不久,不过店主薛翠萍已经有了4年的报刊销售经验。据薛翠萍介绍,她以前经营的报亭位于桐柏路与市场街西南角,属于占道经营,经常遭到投诉。今年5月,政府号召报刊亭“退路进店”,她在原址南侧50米处租了一个门面,虽然店面只有6平方米,但证照齐全,店内有中汇传媒发行公司配送的各种畅销报纸、杂志,现在客源逐渐稳定。薛翠萍表示,她对现在的经营情况挺满意。

为了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报纸,郑州中汇传媒发行公司和市“退路进店”领导小组办公室合作,对挂牌经营的报刊零售网点进行供货。通过他们专业、有计划地配送,使这些零售网点不仅销售各种畅销报刊,还能见到以前在报亭没有零售的《郑州日报》。中汇传媒一位负责人表示,《郑州日报》以前主要以单位订阅为主,市民想买买不到,现在通过中汇传媒的配送网络,市民有地方可买,方便了党和政府的声音迅速传递给市民群众。

市民刘先生说,“退路进店”以后,报刊零售网点逐渐向社区楼院扩散,出现在便利店、杂货店,去买油盐酱醋的时候就能顺便买张报纸,方便了群众。记者采访时,中汇传媒工作人员正在忙着为沿街门店配送报刊零售货架。中汇传媒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让这些门店的报刊销售尽快步入正轨,除了配送货架外,中汇传媒零售部员工还将分批、分时段进入市内各报刊零售网点,对报刊销售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协助推动零售网点的报刊销售工作。据了解,中汇传媒还自行发展了1200多家报刊零售网点,群众购买文化产品将更方便。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