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巩义检察:围绕“三化三型”机关建设争创“五好”
经开区多举措强化
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郑州启动首个家庭和谐月
从应对危机看科学发展
中学生学习报
迈入而立之年
让“三化”实践成为造福中原的民心工程
我市在南水北调建设中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从应对危机看科学发展

新华社记者 赵 承 张旭东 樊 曦 何雨欣

这是危机和挑战不断的十年——

从非典到禽流感,从汶川大地震到玉树强震,从雨雪冰冻灾害到舟曲特大泥石流,从国际金融危机来袭到欧债危机蔓延……十年走过的路并不平坦。

这是沉着有效应对的十年——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不畏艰险、众志成城,成功应对各种危机和挑战,实现了历史性进步和跨越。

一次次危机就像一道道考题,考验着我们科学发展的智慧和能力,锤炼着我们科学发展的意志和决心。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始终把尊重人的生命放在首位,始终把保障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一幅恬静的画面吸引了不少人驻足凝视:青山掩映之下,一栋崭新的白墙灰瓦川西民居旁,一对少数民族母子正在散步。

2012年5月29日,汶川“重生”摄影展在东京开幕。日本摄影师佐藤成范用对比的镜头,向人们讲述了汶川经历的大悲与大喜。

“很难想象就在四年前这里遭受了灭顶之灾。中国政府以如此快的速度重建灾区,还为少数民族受灾群众建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新住宅。”

汶川重建给世界的震撼,并不亚于当初地震发生时的震撼。仅仅三年,伤痕累累的灾区建设得如花园般美丽。

究竟是什么造就了如此神奇的变化?在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矗立着一座宽5.12米、高14.28米的大爱崛起碑,碑体像一个大写的“人”字,象征着不屈的震区人民,更寓意抗震救灾、恢复重建最核心的价值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危机面前,没有什么比人的生命更重要。

6月的都江堰进入汛期。这些日子,35岁的国家电网四川映秀湾水力发电总厂生产技术部副主任马元江,正忙着检查发电站防汛物资的准备情况。当年,他在地震废墟下被压近179小时后获救。这位汉子回忆当初的情景,依旧唏嘘。

当时,马元江被埋在办公楼2楼,由于楼房立柱、楼板厚大坚固,救援工作相当艰难。

救援人员用风镐、液压钳等先进救援设备,一厘米一厘米推进。机器坏了,赶紧换上新的继续挖;一拨人累了,又一拨人顶上。救援行动连续7天未停。为了马元江的生命,上百人次换防,一刻不停挖掘,硬是在水泥钢筋中凿通了一条10米长的生命通道。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汶川地震后,8万多像马元江一样的人从废墟中重获生命,30多万名伤员被无数双手举托起重生的希望,这样的纪录,世界罕见。

救人!争分夺秒救人!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一切努力施救!——每一次灾难当头,都成为最强的声音。

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史培军说:“灾害来临时,党和政府始终把人的生命和保障人的基本生存权放在第一位,这成为我国应对自然灾害最为突出的特点。” (下转第三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