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市财政局:抓党建聚财力惠民生
CPI降至2.2%
创29个月新低
我省大幅提高
工伤保险待遇
郑铁动车推特色服务
我市召开第八十一次
重大项目推进工作例会
“两不牺牲”的庄严承诺
超标采购公车建豪华办公楼可撤职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两不牺牲”的庄严承诺
——再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之二

何 平

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这既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必然选择,更包含着河南胸怀大局的庄严承诺。

要想透析这份承诺的内涵,体味这份承诺的分量,读懂这份承诺的价值,需要在中国、世界发展的立体背景下,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战略时空中,全方位地审视河南、探究河南、谋划河南。

(一)河南蕴藏着解读中国发展的重要密码。仅仅一年半时间,中原经济区跃升为国家战略,绝非偶然:人口过亿、中部之中,经济大省、文化厚重,华夏祖地、中国缩影……

“三农”问题,困扰已久;实现“三化”,梦寐以求;生态和谐,浸润亦深。自古至今,发展和进步,一直是中华民族必须直面的重大主题;粮食和生态,始终牵动着国家长治久安的敏感神经。在中原这片广袤的大地上,燃烧着由传统迈向现代的火热激情,蕴藏着解读中国发展的重要密码。

从强农兴工“两篇文章联起做”、“两个难题一起解”,到“两不牺牲”、“三个新型”、“三化”协调,一路艰辛跋涉,一路冲关突破,一路欣喜收获,河南走过的和正在走的这条路子,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省人民持续探索的结果,是科学发展观在河南的生动实践。

正是有了“两不牺牲”的庄严承诺,正是有了持续探索一条“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不懈追求,正是有了“四个重在”的务实发展,中原经济区才上升为国之方略。

在中国现代化道路走到一个新的重大节点之时,中原经济区为中西部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扮演着“探路者”的重要角色。

(二)河南正吸引着世界的目光。“让世界共享中原经济区发展机遇”——在龙年春天的博鳌亚洲论坛上,面对众多中外政商领袖、境内外媒体,中部大省河南发出了热烈的邀请和豪迈的宣言。

仿佛一个具有巨大魔力的磁场,中原经济区紧紧吸引着人们关注的目光。美国《华尔街日报》一位资深主编颇有意味地感叹,探究河南的发展道路,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继富士康之后,又有百威英博、瑞士迅达、香港和记黄埔、日本NTN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直接或间接在河南省投资,至此,在我省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72家。

(三)河南的粮食是“国人口粮”。作为全国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河南粮食总产占全国的1/10,特别是作为“国人口粮”的小麦占全国的1/4,夏粮实现“九连增”,总产连续6年超千亿斤。在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中,河南的贡献和地位举足轻重。

民以食为天。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半点理由。“饭”字半边是“食”字,半边是“反”字,没有食就会反,这是一条历史规律。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河南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粮食怎么保”始终是绕不开、躲不过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能不能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河南的同志肩上是有责任的。”温家宝总理连续九年九次到河南,每次视察的重点都是粮食生产。

粮食安全始终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我国粮食供需长期处于脆弱平衡、强制平衡、紧张平衡的态势,在“三化”同步协调推进过程中,解决好粮食问题是重中之重。确保国家粮食战略安全,河南过去不曾动摇,现在不可动摇,将来也决不会动摇。

(四)河南的山川是“天下财富”。坐拥四大山脉、横跨四大流域,怀抱辽阔的黄淮大平原,自古中原就是一块有利于人类繁衍生息的好地方,连南贯北,承东启西,不冷不热,四季分明,山川秀丽,地肥水美,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

上苍赐予的这方风水宝地,哺育了华夏民族最早的农耕文明。小麦的颜色早已融入了我们的肤色,天人合一的理念深深植根于心灵之中。河南的宝贵财富是秀美山川,老百姓心里跟明镜似的。优越的自然禀赋成就了河南历史上曾有的辉煌荣光,“不竭泽而渔,不焚林而猎”,凝结着中原大地最古老和深长的智慧。

建设中原经济区,农业和粮食,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生态和环境,只能提升,不能牺牲。这就要求我们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严格污染物总量控制,实现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高效利用,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这是党中央的谆谆嘱托,更是一亿中原儿女的庄严承诺。

(五)“两不牺牲”是河南自身发展的需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有限的土地,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很难让农民的口袋真正鼓起来,生活殷实起来,“一亩地里奔小康”,更是难上加难。

然而,当工厂的烟囱越来越密,马路上的汽车越来越多,天空却不再蔚蓝,河流不再清澈,池塘里的蛙声越来越稀落,美丽的田园风光离我们越来越遥远。“穿名牌喝污水”,这样的生活注定不可持续。

按照国家对河南下达的耕地保护任务,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底线”已咫尺眼前,粮食增产任务却限时保量。踩着耕地“红线”讲安全,其实最不保险。我们必须严守“红线”不过界,绷紧粮食这根弦。

在16.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一亿多人口,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近600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多,这就是今天的河南。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和环境承载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为继、民生难以为继、发展难以为继。

(六)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紧密相连。古罗马哲学家奥勒留说:“无益于整个蜂群的,也无益于单只蜜蜂。”

“两不牺牲”既是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立足河南省情,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作出的重大决策。“两不牺牲”是“三化”协调的前提和基础,正是有了“两不牺牲”的承诺,河南务实发展的形象才得以持续展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才能越走越宽。

(七)“两不牺牲”体现着河南探索的独特价值。最近有一本名为《对我们生活的误测——为什么GDP增长不等于社会进步》的书颇为流行。书中谈到:未来的幸福程度,取决于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资源存量有多大。

放眼全国,提出“两不牺牲”承诺的唯有中原经济区。严峻的现实让我们更加清醒:那种使耕地减少、粮食减产的路子,决不能走;那种靠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路子,也走不通。我们开拓的“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的路子,是对正反两个方面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从而在发展方式和领导方式上作出的自觉转变。

放眼世界,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密集、和希腊国土面积相近的省份,探索走出一条养活人最多、资源消耗较少、环境破坏程度较低的路子,本身就是对发展的贡献、对进步的贡献、对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贡献,这个价值怎么估量也不过分。

(八)一诺千钧。“两不牺牲”,责任如山,担当争先,境界高远,自觉奉献,是一亿河南人对中央、对全国、对子孙后代迸发出的誓言。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轨道,一场新的伟大变革正以星火燎原之势,重塑着这片古老土地的模样,而那些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的命运,也正悄然经历着亘古未有的改变。

(九)践诺必先从农村破题。实践证明:越是落后的地方,蕴藏的发展潜力越大;越是薄弱的环节,越容易实现新的突破。做到“两不牺牲”,推动“三化”协调,就要先从最落后的方面抓起、最薄弱的短板补起。在河南,这场变革必然要从农村破题, (下转第二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