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杨彦鹏 通讯员 王红专 本周,“省会医院巡礼——与院长书记面对面”系列报道正式开场。省会医院的院长、书记将借助此次活动,对百姓畅谈医院服务理念和服务细节,借助本报健康版面与百姓进行一次无障碍交流。郑州市中医院院长刘宝琴作为首期嘉宾,接受了记者的访问。 对于当前医院护理细节和医疗举措,您最关注的内容是什么?您认为加强医患沟通的关键是什么?……本次活动敬邀您的参与,在系列报道中,省会医院院长、书记将对您所关注的方方面面,一一解答。 参与热线:0371-67655523 活动邮箱:zzrbjk@163.com 从美国哈佛大学培训归来,郑州市中医院院长刘宝琴更加坚定弘扬中医国粹,博采现代科技,为民惠民利民的信心。约谈这位“省科技创新人才”,我们的话题就从中医优势谈起。 用足优势 记者:哈佛归来,有何感触? 刘宝琴:开阔了眼界,也开动了脑筋。培训期间,开展学术交流,与美国专家探讨医改问题。同时,我们立足国情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中医肩负重任,大有可为。 记者:如何奋发有为? 刘宝琴:用足优势。 “治未病”是中医发展的魅力和核心。医院努力构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病早治”的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在健康体检基础上,开展了中医状态辨识及风险评估,健康咨询与指导,健康干预以及中医药调理门诊、经络检测等,推出了中药熏蒸、督灸、子午流注开穴法、温针、中药养生茶、足疗保健等疗法。真正将防治结合的终生健康管理理念融入到医疗服务中,让更多的百姓感受中医保健服务。开展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的社区痰湿型体质居民健康管理模式研究,荣获郑州市科技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放大优势 记者:中医辨证施治,疗效神奇。怎样放大优势,提高疗效? 刘宝琴:抓质量。积极开展特色病证管理,不断优化诊疗方案应用。结合实际情况目前有45个病种纳入中医优势病种、重点病种管理,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达69 项。上半年完成临床路径184例,较去年提高了383%。同时,医院加强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开展中药熏洗、药浴、拔罐、穴位注射、艾灸等中医护理技术,充分彰显出中医药特色优势,缩短了住院日,降低了住院费用。 抓推广。创新开展郑州市中医中药进农村进社区人员培训活动,对64所乡镇卫生院、7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4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上半年,选送27名医生,赴古荥镇卫生院、洛宁县中医院参加医疗帮扶工作,逐步建立了满足农村中医药服务需求的优秀中医药队伍。开展“万名医护送健康”活动,开设“健康大讲堂”,成立“博士义诊团”,把中医、中药以及健康的理念送到百姓群众中。上半年,组织博士义诊活动52次,免费赠送药品,发放宣传材料,受益人群近2万人。 抓服务。开展无假日门诊、午间门诊、夜门诊服务工作。推进分时段预约挂号,门诊预约挂号窗口开通了短信服务,提醒患者及时就医。 创新优势 记者:中西医结合,为郑州市中医院专科发展增添了双翼, 脑病科成为国家“十一五”重点专科。站在新起点,怎样进一步提升中医品牌优势? 刘宝琴:传承创新,博学精医。医院确立了“院有优势,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重点专科发展战略,构建以国家级重点学科脑病科为龙头,多学科交叉融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专科体系。 心病科、儿科为国家“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医院着力以心病科为引领,努力构建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治疗体系。 心病科在全市率先建立了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绿色通道,使患者能得到最及时、有效、全面的介入等急救救治。同时开展了艾灸、穴位封闭注射、拔罐、中药塌渍、中药足浴、中药直肠滴注、针灸等中医疗法,研制开发了双参口服液、九香气雾剂等十余种院内中药制剂,有效预防冠脉支架术后的再狭窄,毒副作用小,临床疗效确切。 服务无止境,创新是阶梯。郑州市中医院以人民健康需求为导向,更加注重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作用,聚人智促和谐,创品牌树形象,努力为服务郑州都市区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