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幼升小”考试何以如此畸形
员工按时上下班
就要被开除?
重庆选美为何无人喝彩
行政执法
不能“遇到红灯绕着走”
深圳一名交警开罚单签名写“△”
“拒腐”手册中的理念值得重视
“油价高于美国”
背后的税负之问
雷人宣传语
是一种媚俗闹剧
yhs2763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幼升小”考试何以如此畸形

日前,上海6岁的彭鹏为到当地一所重点小学读书,参加了一场持续1个多小时的“幼升小”考试。在20分钟内,用计算机完成200道逻辑题——平均6秒钟做完一题。据了解,报考这所重点小学的孩子高达3000余人,而最终招收的仅有60个学位。(7月11日《中国青年报》)

3000多人竞争60个指标,录取率不到2%,说这样的“幼升小”考试残酷性超过高考,恐怕也不过分。虽然教育部门每年都会重申《义务教育法》中规定的“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但各地“幼升小”考试依然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弊病危害显露无遗。

明显违背幼儿教育成长规律。前不久,一则名为《“幼升小”名校试题精选》的帖子出现在各大网络论坛上,该帖收集了北京市各小学的“幼升小”入学试题。不少网友跟帖称,题目“很难”、“很雷人”,甚至难倒了不少在校大学生和教授。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考试究竟是在培养小学生还是在折磨孩子?

严重破坏教育的公平性。一些学校根据“幼升小”成绩编排实验班、特长班等,在给这些孩子特殊照顾的同时,有意无意地冷落了其他普通班的孩子。对于刚步入小学的孩子来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刚刚开始,学习潜能的开发、特长爱好的培养正需要老师的一步步引领,怎么能这么武断地就给孩子们分出等级、贴上标签呢?

教育的功利心态一览无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推动相当多的家庭加入了择校的队伍中。京城一批高学历妈妈为了孩子辞掉工作,成天带孩子上各种各样的智力开发班、训练班,专门琢磨如何提高孩子“幼升小”的通过率。这种做法反过来又加剧了“幼升小”考试的不断翻版升级。

本来需要呵护照顾的孩子,不但不能健康成长,反而也被传染得上了病——幼儿园最后一年变成了学前班。孩子们面对远超自己智力水平的问题,疲于应付各种没完没了的考试,早早戴上“小眼镜”,弯起了腰、弓起了背,没了快乐的童年。

面对畸形化的“幼升小”考试,其实我们并不缺乏发现问题的途径和信息,也不缺乏遏制其漫延的政策和措施,而是缺乏严格遵守各种法律政策的自觉行动以及先进科学、公正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和落地有声、问责到位的政策执行力。

徐 娟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