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周末聚焦 上一版3
还孩子一个快乐假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还孩子一个快乐假期
暑期培训班广告让人眼花缭乱。
出门游玩安全最重要。

本报记者 王 红 刘伟平 文 丁友明 图

炎炎夏日,中小学生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假期。然而,在这原本应是孩子们充分放松身心的暑假,很多学生却不得不背着书包,辗转于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之间。

暑假究竟该怎么过?这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难住了众多的家长。究竟该不该给孩子报班?如何安排孩子假期才有意义?带着疑问,记者进行了调查。

学陶艺、练武术、参加社区活动、学习科普知识……想让暑假快乐而有意义,这些选择都不错。

暑假来临,面对名目繁杂的补习班,孩子们直摇头。

“这个暑假我太忙了!”提起自己的暑假生活,省会西区某重点小学二年级学生赵宇轩满脸不高兴,“每周一、周三上午是珠心算课,周二、周四上午是英语,周六下午是电子琴,周日上午是语言表达,而且,周一到周五每天傍晚还有两个小时的篮球班。加上每天还有学校布置的暑假作业,我比上学还累呢。”

当记者问到是否自愿去参加这些培训班时,孩子说:“妈妈报班之前都说会尊重我的意见,可最后选的都是她觉得有用的项目。比如说我想学游泳,可她却认为打篮球更长个子,所以还是替我报了篮球班。”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及重点学校附近等培训机构“扎堆”的地点,前来上课、咨询或者报名的家长络绎不绝,有不少家长都是先自己“踩点”之后,再带着孩子来选课。

“妈妈,我想学街舞。”“学街舞干吗?女孩子还是学民族舞、芭蕾舞更有气质。”现场一对母女的对话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记者观察发现,孩子们上不上暑假班、上哪个班,多是由家长说了算。

暑假过后,陈震寰就要上初三了。为了迎接一年后的中招考试,父母更是把他的假期安排得满满当当。“英语、数学、物理三门课全给我报的强化班,从周一到周五,没一天休息时间。只有周六周日能看会儿电视、上上网,平时只要一说起中招,爸妈就来劲,翻来覆去都是叮嘱我抓紧时间、趁假期好好补补薄弱科目,真累啊!”

在百花路某培训机构前,记者遇到了背着书包,刚6岁3个月的范璎珞。奶奶告诉记者,因为孙女暑假过后就要上小学了,妈妈担心她从幼儿园直接到小学难以适应,暑假前就替她报好了一个幼小衔接班。因此,在这两个月的假期里,小姑娘每天的生活完全是按照小学一年级新生的作息时间上课、下课,忙得不可开交。

采访中,记者随机询问了几十位学生,发现有八成家长都或多或少给孩子报了培训班,并且有近半数家长给孩子报了两个以上的培训班。其中,中学生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暑期班大多集中在语、数、外等文化科目的补习和强化,低年级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孩子们大多更倾向于音乐、绘画、书法等才艺或体育类暑期班。

暑假无假苦衷太多

提起究竟该不该给孩子报暑期班,家长们普遍感到纠结和无奈。

“暑假有两个月,我们都是双职工,不可能守在家里看孩子。让孩子自己出去玩也不放心;把孩子一人丢在家里,孩子自控能力有限,怕他天天守着电视或上网玩个不休,还不如干脆报班,一方面可以学点东西,另一方面有老师照看也放心。”市民周余敏的话代表了许多家长的心声。

事实上,随着近年来“还孩子快乐暑假”的呼声日高,由学校组织的各种补课早已取消,但是面对市场上名目繁多、生意火暴的补习班、兴趣班,家长们很难保持心态淡定。

从事金融行业的陈女士告诉记者:“现在辅导班太普遍了,去年孩子刚上学的时候我还想着多给孩子一点空间,不给她报这种课外兴趣班,可今年还没放假,孩子自己就念叨着要我给她报班,说是同学们都上这样那样的班,自己什么班都不报没‘面子’。这不,暑假我一口气给她报了钢琴、舞蹈和小主持人三个班。”

市民高静则坦言:“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我也曾下定决心不给他太多压力,可等孩子大了,看着身边其他父母从幼儿园就开始给孩子安排各种各样的才艺、特长培训,不知不觉自己就惶恐起来。明明知道假期应该让孩子放松,但是看到周围的小孩儿都补课,自己的孩子不补,心里也放心不下,哪个家长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很多家长的共同心态。事实上,面对暑期班,多数家长纠结而无奈,一方面希望孩子能快乐成长,一方面却违心愿送孩子去培训班。现在的社会变化太快,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缺少玩伴;大家几乎都独门独户居住,缺少走动与交流,导致孩子不合群;交通安全问题,使家长不敢轻易放孩子出门去玩;学习压力大,不甘心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导致暑假有“假”是假,补习是真……

一方面,孩子希望能够自主支配自己的假期生活,另一方面,真的让孩子自己安排暑假,他们却往往不知该如何是好。

“你准备怎么过暑假?”“玩!”“你觉得怎样过暑假才有意义?”“玩!”面对记者提问,三年级小学生文浩的回答引得众人哈哈大笑,却真实反映了孩子们的心声。在记者随机采访的30余名小学生中,半数以上都希望暑假能“玩个够”。北京精诚教育河南校区在网上做了一个小调查,发现有52%的孩子是在假期结束前火速突击作业。对于这样的安排,家长们则是忧心忡忡:作业早早完成,剩下的时间不再碰书本,一开学又把学习内容忘了,暑假作业岂不是等于白做了?

如果让你自己安排暑假,你会如何做?面对记者的问题,在被调查的50名中小学生中,有24名学生首选在舞蹈、搏击、围棋、乒乓球、游泳等暑期班中度过假期,占被调查总数的48%。其中,参加特长班的19名孩子均表示,因为特长班符合自己的“胃口”,因此给暑期生活带来了别样的“享受”,占被调查总数的38%。另外5名参加补习班的孩子表示,虽然他们本身对补习班并不是很感兴趣,但也能“勉强”接受在补习班中度过暑假。

当记者问及孩子们暑假玩什么,除了旅游、看电视、上网、打游戏、听音乐等几个有限的答案之外,孩子们显得茫然无措,甚至想不出来自己还能玩什么。相关专家表示,从以往中小学生的暑期情况来看,由于缺少规划,很多同学都是在暑期刚开始时想法颇多,但随着暑期的推进,暑期刚开始时的那些想法就逐渐消失了,暑假过成了每日吃喝玩乐、昏睡无度的日子。到了临近开学,才发现自己该做的事情没有做,自己都感觉这个暑假过得无聊乏味。

对此,有着12年从教经验的李瑞老师说:“学生感到暑假没意义主要来自于学校和家长对成绩的关注。在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哪怕是假期,老师、家长和学生都不敢有丝毫松懈,孩子们在成长中是否快乐、是否过得有意义,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早已被忽略了。”

如何在现有机制下,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假期,是全社会需要关注并致力解决的问题。

“积极动员社会组织,参与学生暑假生活。因为不同阶段孩子的成长都要融入社会,学生应该在社会组织的帮助下认识社会,参与到社会事务中增长才学,这些都需要社会组织的帮助。”教育界人士说,“但是目前社区以及社会组织还不重视这点,且管理不到位,协调机制也不完善,所以很难实现。”

走访中,记者发现,市区很多社区都配备了老年活动室、棋牌活动室,但是专供孩子们活动的场地却少之又少。除了科技馆、博物馆等少数适合孩子的活动场所外,孩子们的假期根本无处可去。多位教育界人士表示,在越来越多学生被培训班“淹没”的场景下,如何让社区和相关社会组织发挥所长,吸引更多孩子和家长的关注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暑假也是儿童安全事故高发期,家长们普遍担心孩子在放假期间会发生意外事故。据记者了解,我省每年暑假都会发生青少年溺水死亡的事故。今年暑假来临前夕,省教育厅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务必要加强安全管理和教育,做到无家长带领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无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

“我最担心孩子的人身安全。”市民时峰说,暑假家中无人看管小孩,孩子外出活动频繁,城里车多人杂,孩子的人身安全让家长很揪心。非常希望能由学校、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机构出面,为孩子们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暑期活动。

有着10年班主任经验的教师郑丽云说:“现在的孩子离书本很近,但离生活很远,离社会很远。他们不会干家务,分不清杂草和麦子,没见过萤火虫,不知道一粒种子如何变成香喷喷的米饭。与其把孩子放在暑期班,倒不如多花点时间陪伴孩子,带他们去乡村亲近、认识大自然,体会劳动的滋味。”

“学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给孩子制订一个合理的暑假学习和生活计划。”北京精诚教育咨询师何宏艺认为,这种计划不单指宏观的大计划,要把计划细化到每一天、甚至每个小时,比如在当天把第二天的安排和孩子做好沟通,使计划不流于形式。家长一定要监督孩子当日事当日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把休闲和学习的时间相结合。

教师雷超建议,在公共设施场馆建设上,政府也应该多考虑孩子。多设置一些小型图书馆、博物馆,这些场馆可在假期组织一些和孩子有关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有处可去。

郑州二中学生发展中心主任辛海超建议,即将进入初一和高一的学生,可以利用暑假多读一些中外古典名著。对于英语科目,可以读一些中英文对照的名著,以加强英文练习。对于语文科目,可以读一些古文,如唐诗鉴赏等。通过阅读古典文学可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为入学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另外,建议家长暑假期间让孩子体验工作岗位,有条件的可以参加一些亲子夏令营,参观名校。

互助路小学校长张严明建议,家长给孩子报培训班的时候,不要强迫学习,而要结合孩子的兴趣,比如有的喜欢舞蹈,有的喜欢乒乓球。只有结合孩子兴趣,参加培训班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不同阶段孩子的成长都要融入社会,学生应该在社会组织的帮助下认识社会,参与到社会事务中增长才学。此外,建议家长带领孩子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接触,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能力和修养。

采访后记

教育的真正功能究竟是什么?古希腊有句格言是“认识你自己”,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不同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禀赋。教育就是帮助每个人自我发现,找到最适合、最喜欢做的事。教育目标并不是为了打造一小批社会精英,而是让每一个孩子拥有愉快、美满的人生。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其人格的健全程度,和父母、同伴的关系处理能力,比分数重要得多,切莫让暑假变成“第三个学期”。暑假,让孩子喘口气,把快乐还给孩子。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