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理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晒三公”需要公众耐心“围观”
大病医保启动实现制度化运作是关键
财政支出结构变化告诉我们什么
将更多文化资源投向基层
过度医疗
当前房价回暖的泡沫有多大
弘扬红旗渠精神正当其时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将更多文化资源投向基层

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是人们的一种精神需求,也是群众文化得以开展的内在动力,亦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需求和审美标准越来越趋于多元化,人们参与文化活动的意识和艺术欣赏水平也不断提高。

群众文化起源于民间文艺,与民间文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过程中,笔者注意到,人民群众喜欢那些具有地方特色、通俗、喜庆的民间文艺表演形式,因为它更贴近民众的生活。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仅要注重对民间艺术的传承,还要进行整合和创新,以体现民众的迫切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另外,新形势下群文工作要着眼于对公民道德水准的提升。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发展群众文化的重要任务,在具体实践中,群文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继承传统文化艺术、弘扬民族精神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步伐,彰显先进文化,反映社会风貌,以更多、更好的群众文艺作品教育人、激励人。

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的地位正不断提高,功能和作用也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作为观众去欣赏节目,而是要参与其中,表现自我,体现自我的价值,展示自我的风采。群众的广泛需求和参与性,给新形势下的群文工作提出了新课题、新标准。如何使群众文化工作所具有的审美娱乐、宣传教育、启迪心智、凝聚人心的功能,以及它的精神调剂作用、宣传教化作用、普及知识作用、团结凝聚作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就需要适应时代,转变思维,与时俱进,拓宽思路,打造群众文化的品牌。

群众文化所具有的群众性、自娱性、倾向性、承传性等特征,决定了群众文化是面向社会大众的文化,群众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使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丰富的文化实践中,实现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社会和谐、文明与进步。因此,群文活动要讲究主题的提炼、表现形式的新颖,既要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又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为实现这样的目标,首先要努力提高群文工作者自身的思想和业务水平,其次要推动更多的文化资源投向基层,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抓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的建设与巩固,降低文化消费门槛,尽可能多的为群众提供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宗淑凤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