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笑红尘》
韩国大排档
茶缘
青藏高原风光 王国强 摄影
莲花池
青铜豕尊
十里秦淮 万种风情
连载
连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十里秦淮 万种风情

安 心

我的一位作家朋友,笔名为秦淮源。问他为什么起这个笔名,他颇为自豪地说:“我的家乡——句容市宝华山,是秦淮河的东部源头。”而我,从此也对秦淮河多了一分关注。

秦淮河本名“龙藏浦”,汉到隋时的通称“淮水”,到唐代才称“秦淮河”,是长江的一条支流,全长约110公里。据说秦始皇时凿通方山引淮水,横贯城中,故名秦淮河。秦淮河分内河和外河,内河在南京城南,由东向西横贯市区,东起东水关淮清桥秦淮水亭,越过文德桥,直到中华门城堡延伸至西水关,是南京第一大河,素有“十里秦淮”、“六朝金粉”之誉。东吴以来即成名门望族聚居之地,明清两代为鼎盛时期,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桨声灯影。

千百年来,十里秦淮,熙熙攘攘,看不尽的名胜古迹,说不完的历史掌故和人物,数不清的小商品和工艺品,尝不够的各种美食,青砖白瓦、雕梁画栋的明清庭院,吸引着天下游人前来寻梦。

秦淮寻梦,可知东晋时名相王导、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名士文化代表人物谢安等许多望族,住在秦淮河畔的乌衣巷、朱雀街、桃叶渡等处;可赏文人墨客在此凭吊的诗句,最有名的是唐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杜牧的《泊秦淮》:“夜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秦淮寻梦,令人惊叹江南文化的兴盛。隋唐时期的秦淮河,吸引大批骚人墨客。宋朝景佑元年,夫子庙在秦淮河畔兴建。明朝定都南京后,规定乡试、会试都集中在夫子庙旁的江南贡院举行。江南贡院成为明清最大的科举考场,清代高中状元者达58名,占当时状元总数的一半。文天祥、唐伯虎、施耐庵、郑板桥、吴敬梓、曾国藩、李鸿章、翁同龢、张謇等人都出于江南贡院。

秦淮寻梦,很多人感兴趣的是“秦淮八艳”的故事——余怀的《板桥杂记》,最早写到明末清初秦淮河才貌双全的歌伎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等六人,后人又加入柳如是、陈圆圆,称“八艳”。其中李香君、董小宛与金陵四公子中的侯方域、冒辟疆的风流韵事,被传为美谈。清初戏剧家孔尚任名著《桃花扇》中李香君手持桃花扇,出淤泥而不染,最为动人。

秦淮寻梦,俞平伯、朱自清的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总被提及,遥想“灯月交辉,笙歌彻夜”的盛景,体会“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万生园、颐和园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扬州瘦西湖的船也好……”的意境,再看灯影摇曳,天上的灯火映着地上的人群的景象,旧梦新景,交相辉映。

如今,经过修复的秦淮河风光带,以夫子庙为中心,秦淮河为纽带,包括瞻园、夫子庙古建筑群、白鹭洲、中华门城堡,以及从桃叶渡至镇淮桥一带的秦淮水上游船和沿河景观,具有明清风格,集古迹、园林、画舫、市街和民俗民风于一体。

秦淮河的夜晚,灯火璀璨,流光溢彩。前年夏夜,我曾与朋友在夫子庙“天下文枢”牌坊附近的码头登临画舫,坐在漆成红色,窗格棂栅,飞檐翘壁,四周悬挂着各色彩灯,古色古香的秦淮画舫“大边港”上,喝着清茶,品尝“秦淮八绝”小吃,听“船娘”弹奏古筝、古琴……这就是“秦淮古韵文化游”,从东水关坐画舫一路游到中华门,沿线文正桥、平江桥、文源桥等八座桥,一桥一景;夫子庙沿岸的文化浮雕,桃叶渡沿河的浮雕群,河边排排仿古台榭楼阁和民居建筑,都在水光里摇动,斑驳陆离,绚丽多彩,具有一种梦幻感和神秘感。我在此找寻到秦淮文化的古韵新姿,感受到秦淮夜游的万种风情……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