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居民考
山是水的伟丈夫
香豌豆花和蝴蝶 威兹切克 摄影
凤凰关门口(速写)   余立新
苏三监狱
《浮沉1》《浮沉2》
武士的铠甲
连载
连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居民考

王道清

郑州早在商代建制,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根据商城遗址和有关史料记载,那时的郑州是很小的。“东大街”、“西大街”、南北“顺城街”等,都是老郑州城区旧址的遗迹。当今的姜寨、徐寨、陈寨、高皇寨、路寨、马寨、王湖寨、朱屯、苏屯等都是郑州的远郊(而今都早已成了郑州的“都市村庄”)。

这里并非讲郑州的地理,我是想谈谈郑州居民的居住史。我认为商代古城郑州的土著居民当在古商城的城垣之中,而今天郑州郊区的居民当是明、清的移民。据《明太祖实录》记载:“凡名屯、寨者,皆明初移民”,“以村寨命名的村落为‘移民住区’。”又说,“土著曰庄,迁发曰屯。”据此可知,凡以“屯”、“寨”命名者皆为外来移民。

那么,中原移民(包括郑州)来自哪里呢?据《明史·太祖本纪》记载,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陕西等地的移民均来自山西洪洞大槐树——这里是明代移民的聚散地。大槐树东北之广济寺曾是明代在那里专设的中央“移民局”。当时为了均衡人口,发展生产,给外迁移民以诸多优惠条件,如发给川资(路费),奖励农具、耕牛,三年内不征赋税等,这些政策都是为了安惠移民。

郑州地区的移民来自明、清时代。郑州地处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故中原自古多争战,“逐鹿中原”。加之黄、淮水患,灾荒,疾疫,使中原人口锐减,路断人稀,广袤的大地几十里无人烟。元朝末年,河南更是兵荒、天灾的重点地区。明初土地更加荒芜,人口更加稀少,到处是一片残景。尤其是在明洪武三年(1370),由于红巾兵变,战争席卷河南。据《明实录》记载,当时河南战后的惨景是:“人头滚滚,血泡团团。高楼无人住,良田变草原。珠宝路边放,不如砖瓦片。”朱元璋说:“今丧乱之后,中原草莽,人民稀少。”又说,“中原诸州,元季战争,受祸最惨,积骸成丘,居民鲜少。”(《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九)又据《河南省志》载:“洪武年间,在河南所辖十府十二州,八十八县中,有十三个州县,户数都有一千零一户之下。”可见当时人口稀少到何种程度!山西与河南邻近,河南地广人稀,山西地狭人众,河南自然是移民的重点地区,洪武二年(1369)首批移民迁往河南。洪武年间有三次大规模的移民到河南中原。洪武至永乐年间又有四次大规模的移民到河南。至于小规模的移民次数就更多了。明亡后,清军入关,多尔衮率八旗清兵横扫中原,形势发展迅猛异常,故“清承明制”,移民自然也是清朝急需。从顺治到康熙(1644-1722)又多次移民至中原。由此看来,郑州的居民,除少数土著,大都是外来移民。土著与移民的区别,从村子的名称即可辨识。土著曰“庄”,移民曰“屯”、曰“寨”。郑州地区的村名以“屯”、“寨”命名者何其多也!所以,我们可以说,郑州当今之居民(不包括改革开放以来迁入郑州者),多为外来移民。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