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2012伦敦奥运 上一版3
小姑娘是最大的受害者
郎平:当解说不易
叶爸叶妈:奥运后带她去迪斯尼
那一刻,“中国杨”激情飞扬
江山代有
才人出
伦敦地下的“通”
御宾苑烩面美食城
携手精彩奥运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伦敦地下的“通”
——伦敦纪行之四

英国有部电影叫“伦敦上空的鹰”,在国内曾经风靡一时。在伦敦,与天上的畅通相比,你完全可以形容地铁为“伦敦地下的通”。来伦敦已经数天,现在真实体会到,如果没有地铁,在伦敦几乎是寸步难行。来伦敦之后,奥组委给注册中心每位前来的记者发了一张价值90英镑的地铁卡。别看这小小的地铁卡,可成了每位记者不能缺少的“腿”。

在国内采访过多次大型比赛,在国外也有采访记录,对地铁的快捷与通畅深有感触。不过这次来到伦敦之后,给所有国内记者的最深印象就是伦敦的地铁线路多而且快,频率之高令人大感意外,每到一个地铁站,不超过三分钟就能立马坐上,而且还有座位,一点没有拥挤的感觉。在奥运会这样的大型活动都如此畅通无阻,如果在平常,市民出行是何等的“幸福”。

作为世界上最早出现地铁的城市,伦敦已经和地铁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12条纵横交错的地铁线路串联成了一个和地面上同样广阔的地下世界。伦敦人将地铁称作“London Under Ground”,翻译过来就是“伦敦地下”的意思,从这里就可以充分体现出伦敦地铁在当地人心目中的位置——等同于一个独立的地下世界。

每一个初到伦敦的人,很可能会被地面交通过于繁琐蜿蜒的街路弄得不知所措,会觉得出租车非常难找,但只要你找到一处地铁站,基本上就可以非常便捷地通过地下世界到达伦敦的任何角落。在来到伦敦的这些日子里,地铁几乎成了我们外出的“唯一指定”交通工具,而且在奥运期间,尽管每天增加了数百万的乘客,但实际上除了通往奥运场馆的几条特定线路略显拥挤外,通往其他线路的地铁,似乎与平时并没有什么明显不同。

在著名的贝克街地铁站,这里有全世界闻名的福尔摩斯,还有另外一处值得英国人骄傲的地方,那就是“伦敦地铁”,贝克街车站里有一个铜制铭牌,上面的文字告诉人们:“这里是世界第一条地铁的一部分,特此证明。”而且在地铁站台两侧通常的广告位里,也张贴着一些关于伦敦地铁历史的海报,生动地描绘了这个始建于1863年的站台刚刚启用时的情景,堪称伦敦地铁历史的博物馆。

不过令人诧异的一点是,作为承载着奥运交通重任的伦敦地铁,竟完全没有安检措施,游客进出地铁站不会经过任何检查,包括随身携带的物品。而官方对此的解释则是,每天要乘坐地铁的人实在太多了,很难检查得过来,而且容易造成拥挤。至于安全问题,遍布地铁站各个角落的监控摄像头,就成了伦敦警方最信任的眼线。

因为历史悠久,伦敦地铁除了作为便捷的公共交通工具,同时也早已成了伦敦文化的一部分。在很多以伦敦为背景的文学、影视作品中,都能出现伦敦地铁的影子。 比如,《魂断蓝桥》里玛雅和军官罗伊躲空袭的防空工事,就是伦敦地铁的滑铁卢站。电影《哈利波特》中通往霍格沃兹魔法学校的火车,便是从国王十字站出发的。除此之外,虽然地铁的流动量非常巨大,但这里的市民还是井然有序,每次乘长长的狭窄电梯换乘之时,大家有规矩地靠右站,方便后面的人“超车”,刚来的时候记者有所不适应,但来这里必须“入乡随俗”,以至于现在已成为习惯,这也充分体现我们已经开始“文明”出行了。

密密麻麻的地铁线,让这里的市民不为交通拥挤而烦恼,这就是无所不“通”的伦敦地铁,一个集当地文化与出行相结合的区域地标,一个让人无法忘记的“地下通道”,一个彰显城市品牌的靓丽名片,我们何时才能迎头赶上呢? 本报伦敦专电 特派记者 刘超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