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交 融 的 目 光
郑东新区金融集聚区
核心功能区位置确定
擅自对地名命名
最高可罚1000元
河南获准筹建人力
资源服务产业园区
我市九家动漫企业
获省专项资金扶持
三部门联合开展
建设工程安全检查
郑州工业增速
称雄中部六省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交 融 的 目 光
——中牟县全力帮助淅川县移民子女求学纪实

李福根 郭梦秋

成群结队、三三两两、踯躅独行的儿童和十六七岁的中学生,走进他们的新校园,目光新奇的、游离的、羞涩的、怯懦的……真可谓形形色色。这是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淅川县2000多名移民子女第一次陆续走进中牟县新校园的神情。

南水北调,兴国惠民。担大义、肩重任,中牟县安置了丹江口库区试点、一期、二期9300多位移民。10个移民新村,建起了10所靓丽的小学;500多名就读于初高中的移民子女,遍布6个乡镇和县城的10多所学校。

淅川县移民,在熬煎与期盼的矛盾交织中挺过了半个多世纪。他们是敢于担当、不畏劳苦、胸怀大局的,有时又是挑剔的。新村小学,自然是移民们关注的重点之一。他们纷纷来到学校,探寻的目光注视过每一个角落,又落在教师们的身上。那些往往在一个乡镇挑挑选选遴为这个新校园的教师们,言辞和善,目光交汇的刹那,移民们心中产生了“实诚”的好感。

十二三、十三四的孩子寄宿学校上初中,人地生疏,举目无亲,移民家长们牵肠挂肚不放心。官渡镇是中牟县移民安置大镇,一、二期建起3个新村,安置移民3500多人,仅在官渡初中就读的移民子女便达到70多人。2011年8月下旬,十多位移民相邀来到学校,教室、食堂、寝室,移民们看了个遍,随后他们被邀请到校长办公室,交融的目光中,开始了一次坦诚的对话:

“孩子小,刚到一个生地方,最好一个班或一个年级的移民子弟集中到一个宿舍,好有个照应。”“这个问题学校想到了。”校长蔡春成说,“我们已经把教师值班室腾出来做移民学生宿舍。”“伙食咋样?俺们淅川人爱吃面条,最好多做些。”“这个……”蔡春成当即回答:“可以。一周多做两次。”“淅川离中牟千把里,口音不同,听说有的学科教材不一样,教法也不太一样,这咋弄?”蔡春成沉吟道:“要不这样吧,新学期开学,你们派代表到各年级和学生一起听课,随时反馈学生意见,以便教师因人施教。”言出则行。这年初秋开学后的第一周,移民代表们果真和学生一起坐进一间间教室。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孩子的成长,付出艰辛的岂止是一个个家庭呢?老师、学校和当地党委、政府,伸出了一双双温暖的手,那情景是令人难忘的。

“善教如水”——雕刻在官渡初中迎着校门椭圆形花坛的一块巨石上,可谓是对百十名教师的师训。水,至柔至善,“润物细无声”。真是追求这种境界和理念,这所学校的教学质量稳步跨入全县初中前三甲。在全校1600多名学生中,哪个年级有多少人学习成绩好,什么人成绩差,31岁的副校长吴鹏似乎都能说出些原因。对几十名移民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他都能随口说出。校园内,移民学生的活动往往能进入他的视线,同学们和移民子女说话,不少时间目光里带着疑问。听不懂吗?吴鹏赶过去问。学生苦笑着点点头。没关系,多交谈慢慢就适应了。他又追上刚才说话的学生,以后和淅川来的同学说本地方言,对方听不懂多做解释,多点耐心,不要怕麻烦。

耐心是一种行动,通常是和友善、爱心互为依托的。淅川初中的物理教材和中牟不是一个版本,给教学衔接带来难度。缺什么补什么,2011年秋季开学后的几个星期内,物理教师李敏课余时间把移民子女召集到一起,一讲就是一个多小时。这个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寄宿生。每到周五,她总是提醒同学们星期天提前到校,集中辅导,个别补课,讲完一个单元,看着一个个学生的面孔、眼神,她便揣摩出该给谁开“小灶”了。

打开心灵一扇窗,八六班班主任、数学教师毛中霞含笑的眼睛会说话。这个班,新老移民学生20多人,讲课中间,她轻轻地走到某个移民学生课桌旁,眼神里往往蕴含着某种暗示,集中注意力、端正坐姿……脚步留给学生的是定力。课堂提问,她把热切的目光投向某个移民学生,唤起的是从低声细语到朗朗作答的勇气。就餐时间,她端着饭碗走到移民学生身边,几句打趣的问寻话之后,同学们开心地吃完一餐饭。就寝前夕,她来到移民学生的宿舍,摸摸被单,拉拉枕巾,一夜轻微的鼾声是甜美的。去年秋季以来,两个学期过去了,这些学生的眼神里展示出骨子里的志气,有的学习成绩前移两三名、三四名,有的大步冲刺了十多名。

化学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当这门课的课代表;班里同学戏称“开心果”者当劳动委员,这是中牟县一高对移民学生采用的激将法。激励机制产生了显著效果:高二理科班的贾朴盈,2010年一期移民时从淅川随父母移民万滩镇杜湾新村。在中牟县攻读初三的日子里,老师循循诱导,贾朴盈刻苦学习,考取了全县初中学子向往的一高。虽然各科成绩优秀居多,可他对“化分化合”兴趣索然。理科学生怎能一条腿粗一条腿细呢?班主任老师找到化学老师商量:贾朴盈刻苦好学有潜力,他对化学课没兴趣是那股子钻劲没有发挥出来,让他当课代表,增加点压力,促促他会咋样?我看行。化学老师会心地笑了。“化学课代表”给贾朴盈一份荣誉、一份压力,同时也增加了一份动力,他不懂就问,发奋钻研,进入高二后,每次考试,化学成绩稳居班级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课代表。

“开心果”本名李邓淅,名字也打着淅川的烙印。他说起话来不失幽默,往往让人捧腹。紧张后的课余时间,同学们和他聊起来,笑声中绷紧的神经得以短暂松弛。劳动虽带有创新性,真干起来有的人难免就不那么心甘情愿。“劳动委员”的说笑声带着感召力,打扫卫生,嬉笑声中轻轻松松地完成任务。

如果说,校园是未来社会精神物质文明的练兵场,那么家长、老师、学校、社会,便承担着不同角色的社会分工。仅仅就移民来说,他们从近千里之外的故土迁居中牟,天是新的,地是新的,人是生疏的,单凭人均1.05亩耕地的收成,一家供养一个高中、大学生,经济能力可想而知。幸运的是,淅川县迁至中牟的移民,形成了三个三分之一。三分之一远处打工,三分之一近处做工务农,三分之一是入学入托的儿童、青少年和留守的老人。现在10个移民村,一家一户的土地几乎都流转经营,亩均年收入或一千、或八百元。舍弃了种地一股脑的琐碎事。务工、经商、当养殖大户,月月都有可喜的收入,无痛无灾的人家,家里供一两个学生上学花钱不用愁,连移民们的眉梢也洋溢着自豪感。中原城市群和新城镇建设,更让移民们切身感受到国家强大、社会发展那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历历在目的亲身经历,使移民学生们渐渐萌生出感恩意识。感恩社会、感恩家庭,怀着感恩的心直面人生。中牟四高应届毕业生卫娇娇回想起高中三年的在校生活,感慨良多。家庭生活虽不算差,但她知道父亲的艰难,每月的收入既要给久病的母亲抓药,还得管她一应花销。每学期除了学费、住宿费、学习资料费等各种费用,她用在生活上的钱不足200元,常常是两人合吃一份菜,一早一晚,干脆用咸菜夹馍凑合一顿饭。冬天,天不亮起床晨练、早读;夏夜任凭蚊子叮咬疲乏得连手也不想动一动。节假日、寒暑假回家,看着妈妈被疾病折磨难耐的眼神,她心里想着多干点、干好点,伸手把家务活包揽下来。苦虽苦,高中校园的生活历练出卫娇娇奋发向上的性格。毕业离校时看着一片惜别的目光,泪水涌出了卫娇娇眼眶。今年高考,她只考了409分,不少人劝她复读一年,争取上个一本学校。卫娇娇决定上大专,不能为生活费再拖累家庭,将来当个小学老师,像尊敬的师长们那样,用心教育孩子们。

机缘巧合。就读于中牟二高的应届毕业生杨丹,和卫娇娇有着同样的愿望,将来大学毕业后当老师,为提升家乡的教学质量出把力。所不同的是,高考时杨丹考了489分,虽然超过了三本线,但她还是和家里人商量再复读一年,争取考入一本、二本大学就读。杨丹居住的下坂峪村,是1997年小浪底水利工程从新安县迁居中牟的移民村。在杨丹的记忆里,老人们生怕子孙忘记他们吃的苦,撑起一个家不容易,时常念叨尴尬的往事。一顿饭不合口,孩子撅起嘴,老人立即会说:俺那时过年才能吃上这饭。鞋子旧了,要钱买新鞋,老人不耐烦了,俺那时穿的鞋漏脚趾……啥年代啦?还那时候、那时候。不听,不听,就不听!渐渐长大的孩子开始顶嘴。长大并不意味明白诸多事理。在中学每月一次的班会上,开始了感恩教育,一次感恩报告引导学生们一次反思。带着感恩的心走进学校,走出家门,下坂峪村渐渐成为小有名气的“状元村”。近五年来,每年都有两三个高中毕业生考上大学。下坂峪,这个不足千人的小村庄,今年14名参加高考的学生,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分数线。淅川移民的子女,仅在中牟一高的21名考生中,就有4人超过一本线,8人达到二本线,其余全部超过大专以上录取线。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培育移民子女学有所长的家长、老师、学校、社会那交融的目光里,催生出引人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力量。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