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2012伦敦奥运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小妞: 雪“英” 满贯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小妞: 雪“英” 满贯
最想感谢的人太多太多

亚锦赛、世锦赛、全运会、城运会,加上今天的奥运会冠军,李雪英终于实现人生追求的大满贯。竞技体育,比的就是个实力,那什么叫实力?如果你在伦敦的EXCEL体育馆看了李雪英的女子举重58公斤级比赛,你就会对此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参赛选手虽然有14名,但李雪英真正的对手,其实只有她自己。最终,这位来自郑州的姑娘以挺举108公斤,抓举138公斤,总成绩246公斤的优异成绩,毫无悬念地为中国代表团贡献一枚沉甸甸的金牌,并且打破奥运会纪录。

夺冠之路一路平坦

面对世锦赛冠军白俄罗斯选手,以及乌克兰猛将的前后夹击,李雪英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威胁。在抓举比赛中,李雪英最后一个出场,第一次试举李雪英要了105公斤,由于紧张动作略微变形而导致失败,第一次失败并没有影响李雪英的发挥,第二次试举李雪英轻松举起105公斤,第三次李雪英要了全场最高的108公斤轻松通过,并打破该项目奥运会纪录,给李雪英造成威胁的白俄罗斯选手最后冲击108公斤失败,乌克兰选手举起106公斤,获得抓举第二。抓举比赛中李雪英把白俄罗斯和乌克兰选手远远甩到身后,基本上锁定胜局。

接下来的挺举比赛,更成了李雪英独自表演的舞台,第一次试举要了133公斤轻松举起,接下来把杠铃要到了138公斤,李雪英再次轻松过关,并提前将奥运会金牌收入囊中。无关紧要的第三次试举,李雪英要了全场最高的144公斤,只要举起将打破世界纪录,可惜最后一把没有成功,尽管如此李雪英还是以总成绩246公斤级的优异成绩轻松摘冠,泰国选手和乌克兰选手分获亚军和季军。

身为全运会、世锦赛冠军,李雪英也是河南选手中最有把握拿到金牌的选手,她身上也寄托了河南体育人的诸多希望。省体育局专门组织了一个拉拉队,在局长彭德胜的率领下,来到伦敦EXCEL举重中心为李雪英加油助威,家乡父老的呐喊助威,无疑是李雪英夺冠的最大动力。对于自己的表现李雪英本人表示很满意:“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奥运冠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但是第一次出场抓举略显紧张,失败之后自己调整了情绪,可惜最后一把冲击世界纪录没有成功。”

奥运会夺冠之后,李雪英实现了“大满贯”,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已经是绝对是大功告成了。

事实上,李雪英早就被媒体称为“陈艳青的接班人”,后者是两届奥运会冠军,世界纪录保持者。对此,李雪英比较淡然:“我不是太在意这些,她是她,我是我。现在我实现了大满贯,当然我会更加努力,我还年轻嘛,以后许多夺冠的机会。”

在这个级别上国外选手能挑战李雪英的并不多,但是去年世锦赛她的状态突然全无,输给白俄罗斯选手诺维卡娃,让人不得不对李雪英捏了一把汗。不过对于李雪英来说世锦赛的意外丢金没有将其击倒,反而激发了她在训练中更加刻苦,李雪英自己就说:“那次是没发挥出来,回来后训练系统了,心理调整好了,我现在可比之前更坚强了。”

颁奖结束后来到混合采访区时,李雪英与在场的记者一一击掌庆祝:“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感谢的人太多太多,希望和你们所有人分享我的成功。” 记者称李雪英是修成正果,李雪英立刻纠正说:“是世锦赛的失利让我重拾信心啊!”她接着慨叹道,“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我觉得一切都值了。”被问到世锦赛失利后为何还有勇气坚持,李雪英直言:“因为我一直相信,所有冠军我都拿遍了,只差奥运会金牌就可以成为大满贯,我认为运动员就得有攀登最高峰的想法。” 走下赛场,李雪英还是那么霸气十足。

夺冠之后,面对从家乡来的省体育局和各地市体育局的领导,李雪英向他们表示致意,此时有人已经开始忘情地高喊:“李雪英,你是冠军。”雪英随即也举出一根手指,当得到冠军到手的信号后,她兴奋地振臂高呼。幸福时刻又重新再现!

比赛结束后,她跑向观众席,和教练深情拥抱,此时教练眼中已满是泪花。拉拉队也从看台上伸出手来向她祝贺,这是来自家乡的祝福,李雪英终于实现了家乡父老的期望。领奖台上,当国歌响起,李雪英轻声哼唱,她尽情品味着这幸福的时刻,而此刻的心情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本报伦敦专电 特派记者 刘超峰

上图:郑州市体校,李雪英的师弟师妹们在大屏幕前为师姐加油。 本报记者 李 焱 摄

“女儿太争气了,这是我们祖国的骄傲,河南的骄傲,郑州的骄傲。”当李雪英夺冠那一时刻,她的父亲李相民禁不住泪流满面。

来伦敦这几天,为了不让女儿分心,老李始终不敢给女儿打电话问候一下,就怕女儿压力太大。“她也知道我来了,我们没打电话,因为害怕让李雪英分心,所以自己并没有与女儿联系,等比赛完了再说吧。”来伦敦后,老李一直不敢去外面转转,“没心情啊!等女儿拿了冠军,我一定出去好好看看,那时心情一定好。”

李相民给记者的印象是憨厚,一副淳朴农民的模样,谈吐非常实在。李相民告诉记者,本来他要与老伴儿一起来伦敦,为女儿加油,但因为老伴身体不好,患有冠心病,现在只能在家里通过电视为孩子加油了。“李雪英有一个姐姐,也练举重,现在是省队教练,受姐姐的影响,她从小喜欢上了举重。”李相民还告诉记者,平时很孝顺的李雪英已有好长时间没回家了。“广州亚运会之后,她回家住了几天,平时很少有空回来,不过经常往家里打电话,她最牵挂的是她妈妈的身体,经常往家里寄钱。”李相民说。

拿了冠军准备咋庆祝,憨厚的老李说:“还没想好,不过家里来了很多记者,整的像过年一年,女儿真的很争气,回家以后我可要好好和女儿团聚一下,庆祝来之不易的冠军。”比赛之前李相民告诉记者,他们老家经济还不很发达,家境也不算富裕,平时家庭收入靠种地。记者接过话茬:“李雪英能拿金牌,拿了金牌后得到的奖励可以给你盖上几间新房子。”记者一席话,说得李相民嘿嘿地笑了:“但愿如此吧!现在还没想那么多,现在我是心情激动,根本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还是等我从胜利平静之后再好好接受你们的采访吧。” 本报伦敦专电 特派记者 刘超峰

冯朝琴 达到要求了

“雪英这下达到全家的要求了,我为她感到骄傲。”电话那头李雪英的妈妈冯朝琴激动地大声对记者说,伴随着的还有欢呼声不断传来,可以想象到李雪英在平顶山的老家现在一定是一片欢腾。

昨天上午,记者已经与冯朝琴通过一次电话,当时李妈妈最常说的两个词就是“紧张”和“揪心”。“心里挺紧张的,也挺为雪英揪心的。”可以听出来冯朝琴对于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雪英,心理并没多少底。“雪英实力挺强的,您不用担心,只要拿下这个奥运冠军,她就是‘大满贯’了。”记者不住地给李妈妈宽心。朴实的老人或许不明白“大满贯”意味着什么,但当她听到“雪英实力很强时”还是开心地笑出了声:“嗯,很多人都跟我说雪英实力强,但我还是挺担心。”

出征伦敦前,雪英曾给家里打过一次电话,电话两端的母女俩只是简单聊了聊近况,关于“奥运会”这个敏感词只字未提。“我跟雪英说家里一切都好,让她不要担心;她也告诉我一切都好也不用担心。其实当时也挺想跟她提醒一下那个俄罗斯选手的,但害怕分她的心也就啥也没说。” 本报记者 陈 凯

李雪久 一定超越我

对于中原老举重迷来说,对李雪英姐姐李雪久更为熟悉。2002年第十五届世界女子举重锦标赛上,李雪久就获得了挺举世界冠军。正因有了榜样,李雪英开始练习举重。“雪英9岁那年,我回老家平顶山,看到雪英表现出了与旁人不太一样的地方,我们就一起做仰卧起坐,我做了50个,她也做了50个。这么小的小孩就有如此表现,我觉得她练举重行,就决定带她练。”现如今已经成为河南省举重队教练的李雪久回忆道。

姐姐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练上举重的李雪英开始了艰苦的训练,因为在她的心中有一个目标就是要超越姐姐。“她跟我说过我是她的目标。通过她的这句话,我知道她还有一个目标就是要超越我。妹妹今晚终于做到了,她获得了奥运冠军!”李雪久激动地说。

其实,2009年获得世锦赛三项冠军的李雪英就已经超过了姐姐的成就,但她曾告诉过记者:“没有获得奥运冠军,我不能算超过了姐姐。我要是获得了奥运冠军,也是为姐姐圆了一个奥运梦。”

李雪英如愿摘得伦敦奥运会女子举重58公斤级桂冠,李雪久自豪地说:“我坚信妹妹一定能超越我,她一定会做到!我现在非常激动。” 本报记者 陈 凯

万春 最好的回报

今天凌晨,看到自己的爱徒李雪英站在伦敦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上,电视旁边的郑州市体校举重教练万春的眼睛湿润了。这一刻,作为雪英启蒙教练的他与远在伦敦的爱徒一样激动不已。“雪英好样的!奥运冠军是对这个‘倔丫头’最好的回报!我为他感到骄傲!”万春略带哽咽地说。

看着电视机画面中一脸幸福的雪英,万春的思绪一下回到了12年前,老万打开话匣子讲述起他与雪英点点滴滴的故事。一切的一切都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2000年雪英被她的姐姐李雪久从平顶山带到了我这练习举重。刚来的时候,她对举重一窍不通,完全就是受姐姐的影响。我们对她进行了简单的身体素质测试,10岁的小女孩立定跳远接近2米足见她有着出色的身体素质。”虽然不懂举重究竟是什么,但练上举重之后,雪英便对此产生很大的兴趣。“雪英跟别的孩子不太一样,练举重对她来说就是一种兴趣爱好,正是因为有了兴趣,雪英在训练的时候就特别起劲。”万春笑着说。 本报记者 陈 凯

翻身仗

必须打

当北京奥运会河南“零金牌”的尴尬无法抹去之时,转眼间,短暂的4年悄悄过去,河南健儿又一次站在奥运会的赛场上,而这次以充当打翻身仗“先锋”的当属从郑州体校走出来的倔强姑娘李雪英。当地时间昨天下午,当李雪英举起这枚沉甸甸的金牌之时,不远万里来到赛场观看的郑州市体育局局长李庆山眼眶湿润了,见过众多大世面,看到弟子夺得过世界冠军,唯有这次李局长觉得这枚金牌格外沉重,格外的“解气”。

回首令人难忘的北京奥运,相对于中国军团的全面开花,河南代表团却包袱沉重,当陈中无奈地退出跆拳道赛场的那一时刻,预示着河南健儿在北京奥运会上的溃败。

这重重的“包袱”一背就是4年,奥运会的一个轮回。李雪英的出战无疑是河南军团的救命稻草,是破釜沉舟,更是及时救赎。李雪英也没有辜负家乡父老的希望和期盼,以稳定的发挥成功“雪耻”,让河南体育人埋头苦干4年的苦楚终于得到尽情地释放,这枚沉甸甸的金牌犹如一场及时雨,顿时化解河南体育人默默耕耘的“干涸”。

压制已久的郁闷终于爆发,这枚期盼之中的金牌来得及时,来得过瘾。打破“零尴尬”之后,接下来河南健儿还有戏,赛艇选手张秀云士气正旺,拳击选手张志磊也跃跃欲试,既然北京奥运会的尴尬已经打破,我们何尝不一鼓作气,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也让苦闷多年的河南体育人“舒心”一回。一枚金牌不解渴,再来一枚也不多,伦敦奥运会,说不定就是河南体育再次“翻身”的新起点。 刘超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