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云南蘑菇

天下的美味是蘑菇,我一直这样认为。我的家乡在云南临沧,这里群山连绵横亘,万顷松涛碧波荡漾,秋露一凉,故乡野生的蘑菇就这里一簇,那里一片,争先恐后地在山野中抛头露面起来,那胖乎乎、圆嘟嘟的形状,让你感觉比鲜花还要美,比炉火还要暖人心。“云南蘑菇一寸厚,雨过牛童提满筐”是最真实的写照。

云南的蘑菇多种多样,头顶呈绿色的叫青头菌,青头菌是家乡人最喜欢食用的蘑菇之一,可与韭菜葱蒜炒吃,可与辣椒蒜泥清蒸,就是只用炭火也可抹上点盐巴烧吃。那汤色之稠,味道之美,常常令人爱不释手。铜锣菌的得名源于它色如古铜,状如铜锣。铜锣菌是一个大家族,只要找到一朵,便可寻到一大片,大大小小层层叠叠的成员让你越采越欢心,越采越有劲,铜锣菌吃起来有股干香味,但缺少滑腻感。牛肝菌与羊肝菌色黑如墨,但与肉丝炒吃既清香不腻,又脆嫩可口,真是内容超越形式,味美不可言语。奶浆菌呈黄红色,用手将它分开,就会从中滴出乳白色的浆来,将其洗净、卤干,撒入草果、香料、盐巴等放入瓶中腌制,几周后取出来或油炸,或清蒸,或煮汤,酸甜可口,生津润嗓。家乡蘑菇的味道让人说不清也道不完,红菌鲜嫩,鸡油菌色黄味酐,刷把菌苦中含腥,麦秆菌滑中带腻……贫困的年代,家乡人用蘑菇煎度日子,迈步小康的今日,家乡人用蘑菇来素一素油腻的肠胃,还美其名曰将蘑菇称作绿色食品。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野生蘑菇都可以食用,一些外形美丽极致的蘑菇往往包藏着祸心,老母猪青形状、色彩比青头菌更惹人欢心,然而毒性却可以毒倒一头猪。白鬼伞洁白如雪,却可让人死亡,黄毒伞纤细秀丽,楚楚动人,却可让人神经麻痹……这些有毒的蘑菇,就像世间有些人貌似忠良,却往往怀着蛇蝎心肠。小时候,我就因为不辨善恶,被毒蘑菇蒙骗,差点将性命断送。那是全国自然灾害严重的年月,为充饥,一到秋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要上山采蘑菇,他们或手拿,或篮提,或筐挑,也有不是专门去采而偶然发现蘑菇的,就用菌子草把菌子的柄一个接一个的穿起来,悠荡悠荡地提在手上,就像舞着霸王鞭一样威风。有次,我发现了一种色彩鲜艳的蘑菇,它形似松塔,色呈淡黄,走近了用鼻一嗅,还有股刺鼻的香味,因为腹中饥饿,我随手就采下生吃起来,家乡原本有生吃蘑菇的习俗,我自然对它毫无戒心,没想到才吃几朵,我就天旋地转地在树下晕倒了。朦胧中,无数的人向我走来,看见我手上的蘑菇,就知道是中毒了。我的视线越来越模糊,耳边只听到一个声音在说:“我有奶水,让我来。”我感觉嘴被塞进了什么,接着就是一股乳香弥漫了我的全身……死里逃生的我后来才知道,那种蘑菇叫蛇菇,家乡人管叫蛇莪,这些事成了我抹不去的记忆。

然而,不知何时,村里竟兴起了垦荒种粮的高潮,成片成林的树木被伐倒,大片大片的生长野生蘑菇的荒山被苦荞、青稞所代替,刀耕火种的方式自然改变不了故乡人贫穷的命运,广种薄收的结果反而使故乡山体滑坡水土流失贫上加贫,曾经男女老少上山采蘑菇的情形逐渐遥远成了传说。

今秋回到家乡,正逢集市,没想到街头到街尾野生的蘑菇可谓琳琅满目,青头菌、牛肝菌应有尽有,树莪、香菇数也数不清,特别是那种叫做鸡枞的蘑菇,它柄粗叶厚,形似小伞,味美似鸡肉,在家乡已成了一道独特的土特产品,人们将它晒干,拌上香油、辣椒、香料等制成油鸡枞,成箱成车地销往四面八方,已为家乡赢得了无数的美名。村里人都说,这都是党的政策好啊,如果不实施退耕还林政策,这些野生的蘑菇哪会有这样舒适的生长环境,我们的生活也就不会有这样好了。是啊!故乡人朴素的话语道出了一个最浅显不过的道理——人啊,善待自己的生存环境吧,特别在这个数码的年代,股票、电脑、网络、汽车已把世界变成了一个单一的商业社会,生存环境、传统风俗已没有什么神圣可言。我们生活水平在提高,我们生存的质量却越来越下降,身体里的毛病也越来越多,吃点绿色食品,呼吸点清新空气也成了一种奢望……幸福是需要健康的,而健康取决于我们生存的环境,取决于所有与人类相处的朋友,这是金钱买不到的,特别是如今疑难杂症威胁我们健康的时刻,我们多么希望——苍鹰高飞的时候,不再有黑洞洞的枪口对准它们,大树生机盎然的季节,不再有亮晃晃的斧头在追赶它们……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