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史海拾珠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养壶
承诺彼此柔情相待
烹制了一百年的茶
影响中国历史的十篇政治美文
慈禧太后的“反腐指南”
傲然筋骨颜真卿
纪晓岚与九十九砚斋
毛泽东与国民党五将领的特殊交往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承诺彼此柔情相待

张丽钧

有多少人像我一样,是被这本书开头的一段文字猛然击中的——

“很快你就八十二岁了。身高缩短了六厘米,体重只有四十五公斤。但是你一如既往的美丽、幽雅、令我心动。我们已经在一起度过了五十八个年头,而我对你的爱愈发浓烈。我的胸口又有了这恼人的空茫,只有你灼热的身体依偎在我怀里时,它才能被填满。”

这是一位八十四岁的老人写给爱妻的最后的“情书”。炽烈的表达,不啻热恋;半个多世纪的相依相偎,不但丝毫没有磨损两人之间的爱,反使之“愈发浓烈”。

倾听这哝哝爱语的,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一个女人:D。倾诉者安德烈·高兹揣着一腔少年情怀,痴狂地爱着她。他“淌着眼泪”,深情回顾了他们从相识到相知、相爱的点点滴滴,说着“爱情,只有在与钱无关的情况下才是真正的爱情”之类的爱之箴言。相信太多的读者和我一样,在他们最初那张“用来当床的、已经深深塌陷的、六十厘米的旧沙发”面前感到一种窘迫的甜蜜……而此刻,“美丽、幽雅”的D已身患绝症。因为曾经“承诺彼此柔情相待”,安德烈·高兹便在写完了他的《致D情史》之后,毅然打开家中的煤气,与爱妻共赴黄泉。

在不同的译本面前,读者们抛洒着同样的热泪。

曾经想,或许,这就是无可企及的爱之结局了吧?但是,当我走近了她,当我听到她生动地讲述着他的故事、模拟着他的语气讲话时,我分明看到,她的那个他,就躲在她的笑纹里偷笑——她活着,就是在努力延长着他的寿命啊!我跟自己说: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承诺彼此柔情相待”呢?

“我们的杨绛”。这是我在苏州十中听到的一个亲切的称呼。在这座园林般的校园里,我寻觅着少女杨绛的芳踪。总是忍不住地猜想,能让钱钟书说出“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的女子,该是怎样一个妙人呢?

她是个才女——她成名比钱钟书早,最初别人介绍钱钟书时会说:“杨绛的丈夫”;她翻译的《堂吉诃德》,曾被邓小平作为“国礼”送给西班牙国王;1989年,钱钟书的《围城》被搬上银幕,当改编人员讨论如何才能更好地突出主题时,杨绛立刻提笔写道:“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钱钟书览毕盛赞:“实获我心!”

她是个贤妻——在钱钟书写《围城》的日子里,她为节省开销,辞掉女佣,心甘情愿做“灶下婢”。握笔的手,乍干粗活,免不了伤痕累累,“一会儿劈柴木刺扎进了皮肉,一会儿又烫起了泡”,但她明白夫君工作的价值,她说:“我赖以成名的几出喜剧,能够和《围城》比吗?”

她是个勇者——1997年早春、1998年岁末,她的女儿和丈夫先后去世,她伤心已极,便逼着自己“找一件需要我投入全部心神而忘掉自己的工作,逃避我的悲痛,因为悲痛是不能对抗的,只能逃避”。她于是决定翻译柏拉图《对话录》中的《斐多》;她思考人生,在耄耋之年写出《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等力作;她用小楷抄写钱钟书的《槐聚诗存》,每天写几行,一写就是半年,“通过抄诗,与他的思想、诗情亲近”。

她活过一个世纪了!而他,又何尝不在分享着她的“活”啊——活在她绵长的思念中,活在她深挚的文字里。

一闭眼,他们那张珍贵的黑白照片就在眼前晃啊晃——她穿了碎点子旗袍,披一件小方格长外套;他着浅色西装,打领带,笑得那么深。这一对“璧人”,真个是惹人怜、招人妒啊!

我想,如果安德烈·高兹没有走出那一步,他今年刚满八十九岁,与我们一百零一岁的杨绛先生相比,他是小弟弟呢!在我眼中,安德烈·高兹与杨绛,都堪称是与爱者“柔情相待”的典范,所不同的是,他们,一个选择了与爱者共死,一个选择了与爱者共生。我不想对他们的选择作出评判,我只想说:谢谢你们珍贵的提醒,愿天下爱者都能够“彼此柔情相待”,直到地老,直到天荒。

摘自《美文》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