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lh27118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做一个怎样的交流者

我一直期待有一天能做这样一个访谈,我几乎不用开口,只是往那里一坐,出于对我的信任,或者某种气场的感染,对面的受访者就愿意说出他想说的一切。正如武侠小说中的高手,驭人无形,袭物无声。作为一个对话者,我很向往这种“功夫在诗外”的境界,因为,一个处于新闻事件中心的当事人,就这个事件所说的任何言语,都是有价值的,关键在于他是否愿意对你开口。

要与受访者实现有效交流,需要做很多工作,包括前期准备,现场信息的捕捉处理,认真聆听,即时发挥,也倚赖于记者的知识储备、思想水平等等。

用英文提问并不难,特别是在有团队替你准备采访提纲的时候,机械的一问一答充其量算作“会话”(Dialogue)。真正的对话(Conversation),要求你不仅听懂对方说的每一句话,还能听懂言语里的无奈、犹豫,听出言语中的漏洞和闪光的地方,从而与对方在同一层面上深入地交流。我的很多受访者,之所以还能饶有兴趣地和面前这家伙聊下去,这是很重要的原因。

当然这需要经验的沉淀和时间的积累。刚出道的时候,无论语言本身还是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框架体系,对我而言都存在障碍,很难深入核心问题。

细心观察是了解对方的捷径。采访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的时候,我注意到他胸口挂着一个胸针,上面写着数字1。按照中国的习惯,很容易联想到这意味着他是马来西亚的“1号首长”。当时我让摄像给这个胸针特写,然后问他这是什么意思。他告诉我,不是“马来西亚1号”,而是“一个马来西亚”。因为马来西亚的种族文化多元,彼此易生争端,“一个马来西亚”,号召国民团结一致,不要窝里斗。

最近一次见到拉加德,我问她是否有意竞选法国总统,她说,看来你觉得我还不够累。

我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女士的交流则更为有趣。那时她还是法国财政部长,准备竞选IMF总裁。在我眼中她是一名魅力十足的女性,我甚至很看好她成为未来的法国总统。于是我对她说,作为记者,我并不偏袒任何一方竞选者,但是作为我个人,我很支持你的选择。这个位置很难做,因为众口难调,所以像您这样优雅的女性十分适合。至少在您开展工作的时候,大家都不好意思不接您的电话吧?

那一番话说得她十分受用,对我这个素昧平生的中国人的支持分外感激。我们第二次见面时,她已经如愿以偿地当上了IMF总裁,很高兴地握着我的手说:“你一点儿也没变。”我说您可是变了,身边多了两个保镖。她表示她也不喜欢,但是没办法。我甚至可以直言不讳地对她讲,她拎的爱马仕铂金包,是中国十大恶俗品牌之一,她也笑着说:“在国外,只有像我这个年龄的人,才会选择这一款。”

我经常跟别人讲,当了十几年政经记者,假如打开电视国际新闻,谁也不认识,这些国际政商领袖也没有一个人把你当成熟人,你在他们那个圈子里没有一点儿口碑,也挺失败。就好像一个化妆师给众多明星化了十来年妆,一个厨师给各界名流做了十来年饭,却从来没人记得住你的名字和长相一样。

等级观念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所以总有人百思不得其解,就他那样儿,连个副科级都够不上,凭什么跟大总理成为朋友?他们恰恰忘记了,小人物也是人,也可以和同样是人的大人物找到交集,平等对话。

曾经有人在网上发帖称,央视某“著名财经主持人”,刚从耶鲁回来,开着价值200万元的跑车参加国内某聚会,言必称“我的朋友克林顿”,聚会结束后还厚着脸皮找中石化副总讨要一张300元的加油卡。

我专访过克林顿,也在很多场合跟他交流过,但我们的确谈不上是“朋友”。我也没有一辆价值200万元的跑车,不认识中石化的人,更不会开着如此昂贵的跑车去蹭一张连加半箱油都不够的加油卡。对我而言和大人物攀交情没有任何便宜可占,我既不能拿着跟某国元首的合影去签证不排队,也用不着靠这个来满足虚荣心(也许一开始是有的)。

我想发这个帖子的人一定很看不惯我和那些通常只出现在电视里的人称兄道弟,听上去牛皮吹得很大。换了我是他,也难免会不忿儿。所以该帖曾被我的个别前同事、同行热情转发,我都出于换位思考而予以体谅。

我自己倒是一如既往地愿意在工作之外,与受访者建立起某种默契的联系,不必太深,恰到好处就好。最近就有这么一则趣事,我在广州采访世界海关组织秘书长御厨邦雄,先从他的名字谈起。我问他,“御厨”是不是“Royal Cook”(御用厨师)的意思?他说不是,在日语中,“厨”有金库的意思,所以“御厨”就是“皇家金库”(Royal Coffer)。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