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经济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直击家电价格战真相:
仅4.2%的商品降价
中国成为世界
第一风电大国
今年的水果为啥贵了?
我省加大绿色
建筑推广力度
网购化妆品
让人不省心
二七工商集中整治
美容美发用品市场
单笔契税1.72亿元
刷新全省地税纪录
成本增加价格下跌
生猪养殖利润缩水
奥运明星成为
网店商品卖点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先升后降 名利双收
直击家电价格战真相:
仅4.2%的商品降价

直击家电价格战真相:

仅4.2%的商品降价

15日,京东大战苏宁、国美的价格战正式打响,尽管各家都发布了骄人战绩,但不少守在电脑前的消费者却直呼“被忽悠”:实际优惠力度远没有那么给力。冷眼旁观的其他电商掌门人则给出了“炒作成分更多”的评论。那么,这场全民关注的两种零售渠道间的家电价格战背后有何真相呢?

京东谋求家电新三足鼎立

15日9时,电商大家电业务血拼价格战正式打响。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坦言,要将国美、苏宁大家电的毛利从20%打压到10%。通过此举,刘强东希望京东商城能与苏宁、国美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三分家电零售渠道。

对于选取“大家电”作为向苏宁开战的原因,刘强东表示,这一业务是家电连锁卖场中利润最高的部分,且占比较大。京东商城在大家电业务上仅有三年时间,预计今年会达到70多亿元的销售规模,但是为了明年大家电冲刺300亿元,这场战争势在必行,即使亏钱也要夺取市场份额。

比价显示仅4.2%商品降价

正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京东商城与苏宁、国美打价格战,却让直播价格波动的一淘网成为“人气王”。一淘网的监测数据也让守在电脑前捞便宜的消费者看清了这场价格战的真相:全网仅4.2%的商品降价。

阿里巴巴旗下购物比价搜索平台一淘网监测信息显示,“8·15”当天共监测全网六大B2C商家网购大家电商品11.7万余件。其中仅有5000多件商品价格有所下降,总占比仅4.2%。在宣布参加价格战的商家中,国美电器官网的降价商品比例达到了16.6%,也是最实在最给力的商家。京东商城降价大家电的比例仅有6%。难怪有网友不断隔空“喊”刘强东安排降价。

尽管价格战双方相互叫板,要比对手更低,但是一淘网的监测数据显示,15日商品价格最高降幅也只有10%左右(京东商城),最高降价幅度284元,苏宁易购、国美电器商城以及半路杀出的易迅平均降幅在8%左右。

不过,记者登录三大电商网站发现,一些降价幅度较大的商品普遍缺货。以三星RS21SSHSL1/XSC双开门冰箱为例,尽管在国美、京东、库巴三家网站上,国美的价格最低,仅7159元,但该款冰箱三家全部缺货。整体看,电视、冰箱、空调等榜单中,有超过半数的商品缺货。

产品型号不同价格没有可比性

对于价格战双方宣称的“全线商品”比对手低5%甚至10%的豪言,在其他电商企业负责人看来是“不可能的”。

“毕竟买的不如卖的精,厂家是商品价格的最终控制者。厂家可以给不同销售渠道提供不同型号,避免伤及自身。”曾是创维北京分公司总经理的左英杰深谙这一行规。

比如同样品牌、同样尺寸、配制相当的LED彩电,在苏宁的型号有可能是4008A,而在京东商城上可能查无此型号的彩电,但是可能有4008B。更有甚者,不同平台的同一品牌LED彩电有可能面板分别是一代和二代的,因此价格会有较大差别。

其实,通常情况下,商家用来打价格战的商品,在其他销售渠道很难找到同一品牌同一型号的产品。这些超低价商品发挥的是“赚眼球”的作用,尽管赔钱,但是可以拉拢客流。

据北京商报报道

商务部:

电商“价格战”

需遵守法律

据新华社北京8月16日电 近日,京东、苏宁、国美等电商巨头爆发价格大战,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在16日举行的月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回应了这个热点问题。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沈丹阳表示,商务部已经关注到这一事件,并将继续关注此事的进展。他强调,有关企业不论采取何种方式开展促销活动,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共同促进家用电器市场的健康运行和平稳发展。此外,应努力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积极保护消费者和供货厂商的合法权益,履行好企业社会责任。

沈丹阳并指出,判断这场所谓的“价格战”是否违法,需要有法律法规作依据。现在与降价促销相关的法律包括《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和《价格法》。这几家电子商务企业的行为是否违法,需要由相关执法单位,如价格主管部门、工商执法部门等执法主体来依法调查取证后方可作出判断。

短评

电商拼价格,

不是“学雷锋”

价格永远是商业竞争的利器,京东、苏宁和国美等电商正在上演的“价格战”或许又将证明这一点。几家商企争相降低商品价格,消费者自当欢迎。但是,这种欢迎不是没有底线,而是要看商家是否讲诚信、守法律,真正让消费者获益、让行业健康发展。

“买的没有卖的精”,电商拼价格,毕竟不是“学雷锋”,生存、发展才是他们的根本目的。两天“交锋”过后,已经有许多消费者“吐槽”,列举出电商们玩的“小把戏”:先涨价后降价、大量商品处于无货状态、相互之间商品种类“错身”等等,让消费者无从比对价格。此番“价格战”会不会就这样打下去,还有待观察,但这些“发现”已然提醒人们,不要对电商“价格战”寄予太多期望,以防被一场高明的促销活动所忽悠。

因此,人们还希望,商家在降低商品价格的同时,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不打折扣,甚至比以前做得更好。如此兴师动众地打“价格战”,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商业流通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除了“价格战”,我们更欢迎“价值战”,让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体会到满足,才是商家竞争更高明的手段。      据新华社北京8月16日电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