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学校变官场
破坏教育最本质东西
贫困县建办公楼被核定严重超标
只偷公家的“盗亦有道”是诡辩
“干部病房”应该取消而非改名
依法处置是艳照门
最好的应对
从城市管理
到治理的进步
为周克华“找理由”
是在说胡话
“天价酒”何以成不散的宴席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天价酒”何以成不散的宴席

一瓶拿得出手的酒,到底需要多少雪花银?

“至少也要上千吧!”主要经销茅台和五粮液的北京市鑫源商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常瑞在接受采访时感叹说,“高端白酒价格十年里一路狂奔,仅从去年5月到今年1月,价格每月涨个百八十元。”十年来,高端白酒如同登上了一桌永不散席的盛宴,无论经济环境如何,市场波动如何,白酒消费一直都是没有最贵,只有更贵。(8月14日《中国经济周刊》)

酒是好东西。酒是液态的火焰。无酒不欢,无酒不成席。古人云,煮酒论英雄。再好的宴席,没有酒,也算不上酣畅淋漓。从古至今,酒就与众不同,附着其上的历史渊源、人物故事、地理典故、年份传说都无一不与其身价紧密相连。在一些宴饮场合,与其说喝的是酒,不如说喝的是文化。

喝酒的人会说,要喝就喝好酒。市场的逻辑是,有需求就会有好酒:价格超好的酒。有逐利的冲动,更多企业就会选择推出高端品牌,试水“天价”市场。造酒就是供人喝的。从酒厂的市场行为也可看出,价格再高的酒也有人源源不断地买走,且早已形成热销的盛景。那么,谁是消费这些酒的主体人群?

众所周知,高档白酒早已成为特殊消费品,承载着本土的礼品文化。这也不是什么秘密:与喝酒人的身份与财力相匹配,政府与企业正是中高端白酒消费的主力军。白酒市场之所以非常特殊,价格越高的酒之所以卖得越好,因为白酒能在人际交往中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天价”白酒是拿得出手的礼品,品牌响亮,送礼才有面子。而正因为市场买账,一些酒厂要把白酒这种入口的东西做成一种收藏品,要把白酒这种一般的消费品做成奢侈品。种种非理性的酒醉般的游戏,更加有力地印证着这句话:买酒的不喝酒,喝酒的不买酒。

“天价酒”何以成不散的宴席?因为有压不住的“三公消费”。可以说,长期以来,“三公消费”一直对“天价酒”提供着最给力的支持,扩展着这类白酒市场的增长空间。也有地方政府下一些看似严厉的“禁酒令”,但谁都知道,只要“三公消费”的宴席不散,这样的“禁酒令”都只能产生短期效应。就在国家限制“三公消费”在白酒领域的支出的当口,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投资者趁机在白酒高端市场囤货、抄底?他们是钱多人不傻,在用耐心和耐力作博弈的工具,等待“三公消费”的缺口又一次地出现。

“天价酒”的宴席还能持续多久?厂家、消费者、投资者,这些利益的关涉者都在目不交睫地关注着,扳着指头盘算着。站在公众的角度观察,这场宴席的结束有一条可预期的路线图或时间表吗?种种迹象表明,从短时期看,似乎没有。

今 语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