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视觉新闻 上一版3
新型城镇化引领新生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型城镇化引领新生活
环境优美的生态廊道建设,带动了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优美的游园极大地改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
新型城镇化建设,使居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位于新密市来集镇东部的祥和社区。
完善的各类医疗体系的建立,使群众享受到城乡一体化带来的便利。
新型农村社区超市的广泛设立,满足了群众的消费需求。
建设产业集聚区和创业园,为居民就近就业保证持续收入创造条件。
现代网络信息公共资源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
阅览室、健身房等公共设施的建立,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当下郑州正在如火如荼推进的新型城镇化,将怎样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近日,记者走现场、访居民,感受着新型城镇化带来的全新生活。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标准化卫生室、警务室、学校和幼儿园、科技文化活动中心、连锁超市、供气供暖,配套设施应有尽有,采访中,不少城中村、新型农村社区给记者留下了“建于乡村,优于乡村,不是城市,胜似城市”的直观印象。

新密市岳村镇任庄正兴社区、来集镇王堂祥和社区都是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建成的新型农村社区,数千户居民的生活与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天壤之别:住的是整齐干净的多层楼房,享受的是清洁的空气和公园、广场、学校、幼儿园、超市、车库等跟城市一样的公共服务。不仅如此,入住新型农村社区的农户在继续保留农村各项政策和待遇、优先享受政府补贴的小额贴息贷款的前提下,转成了城镇居民,家家户户办理了房产证。

惠济区改变以往一次性以居住房安置的做法,从解决群众长远生活问题着眼,为他们安置商业用房,解除了他们在就业、医保、社保、子女就学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使合村并城拆迁户高高兴兴、安安心心地接受城镇化带来的新生活。该区按照政府主导拆迁安置、市场化运作开发的模式推进合村并城,对所有拆迁户按照人均60平方米至90平方米的标准统一补偿,并把每个项目约40%的土地用于产业开发,人均安置产业用房不低于20平方米,统一入股经营。统筹群众安置与长远生计问题,鼓励群众以居住用房置换商业用房,作为股本统一经营,增加群众经营性收入,在项目合资公司政府控股中,村组群众占有部分股份,确保群众获取公司红利收入。同时,坚持产业招商和项目建设同步启动,引进薰衣草庄园、葡萄酒庄园、四季水产物流港、天地湾五星级酒店等项目,吸纳村民就近就业。

引导群众就近就业,实现群众向产业工人的转变。惠济区此举开创了一条产城融合、产城互动发展之路,将真正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合理的产业布局、合理的人口分布和合理的就业结构”,实现居住环境的城市化、公共服务的城市化、就业结构的城市化和消费方式的城市化,最终实现人的城市化。

管城区以提升安置房建设品质来保证群众安置后生活更好,政府主导试点项目安置区容积率严格控制在3.5以下,公共绿地率达到30%以上,同时,严格按照国家规范配建停车场、中小学、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基础设施。

登封市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计划3年内使市区和镇区周边3公里内村庄的42.6万农民全部搬进新型社区。

据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办公室统计,今年以来,郑州新型城镇化建设围绕四类社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已启动19个城中村改造,127个合村并城项目,32个新型农村社区项目。3年内,将按照政府主导拆迁安置、市场化运作开发, 依靠群众,发挥群众自愿的原则,完成“六旧”区域内63个城中村(旧城)改造、内环线区域内24个城中村(旧城)改造项目,以及全市范围内278个合村并城项目、113个新型农村社区项目,全部建成城市化的社区,真正实现产城融合、就业为本,让群众眼前利益和长远生计得到保障。

策 划 张永 杨光 图 片 许大桥 李焱 文 字 裴其娟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