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感动服务 厚德精医写忠诚
二季度我省受理旅游投诉165件
在解放军防空兵学院,郑州一中高一新生正按教官指令军事训练
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网吧市场
专项集中整治问题举报电话
记者打探新郑州东站
金水区小学今年扩招28个班
全省居民医保人均
补助调高到240元
我市入选商贸流通
企业服务平台试点
郑州即日起严查
房地产经纪机构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感动服务 厚德精医写忠诚
——写在郑州市中医院顺利通过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复审之际(下)

本报记者 杨彦鹏 通讯员 王红专

(上接第一版)皮肤科坚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研制的袪风换肌丸治疗神经性皮炎,解毒消炎散治疗痤疮,抗敏止痒丹治疗顽固性瘙痒,袪白换肤丸治疗白癜风等,使许多顽固皮肤病得到康复。

便、简、验、廉,中医绿色疗法深受患者信赖。医院研制开发出61种专科制剂用于临床,如今获得国家、省、市级科研成果20多项,填补省市多项技术空白。今年新装修了煎药房、更新了草药柜,使用小包装,推进了中医药标准化、现代化步伐。

立足“服务优”,文化与精神升华,一具体就落实。

“病人的需要永远是第一位。”“面对病人生命相托,我们必须倾尽全力,让病人满意。”医院采取请名家讲课和走出去到全国著名医院学习培训的方式进行教育,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通过开展争当优秀党员、争当健康好卫士等活动,让这一感动服务理念深入人心。

为方便患者就医,医院新增午间门诊、夜间门诊、节假日门诊,在门诊高峰期实行窗口弹性工作制,随时增加专家坐诊。推进分时段预约挂号,开通短信服务,提醒患者及时就医。导医服务志愿者引导患者就医,专一配备轮椅照顾残疾人和危重病人,帮助病人选诊、检验、划价取药。以人为本的政治文化与精益求精的职业文化的完美结合,促进了专业型团队向人文型团队转化。

辨证施护走进患者心坎里

中医之美,美在辨证论治,人本至真。

72岁的Tom来自澳大利亚,从空军飞行员岗位上退下来在郑州做外教。刚过元旦,Tom突发脑梗,待送到郑州市中医院,已是双下肢瘫痪。亲人远在天边, Tom担心猝死他乡,躺在病床上悄然落泪。

中医学博士、脑病科二病区周晓卿主任,曾受国家派遣担任某国副总统专职保健医生多年,他特别理解Tom的心事,一边施治一边用外语安慰他,精心制订医护一体化中医治疗方案。为避免肺部感染、压疮形成等并发症,责任护士王红梅细心护理,两个小时进行一次翻身叩背,定时为病人进行塌渍、艾灸、拔罐、足浴。待Tom能够进食,金爱芳护士长带来炖好的鸡汤喂他喝。期间,学校只是提供部分资金,Tom经常欠医疗费,医护人员主动捐款垫资。大年初一,周主任组织医护人员用英语为他唱新年快乐歌,并且给他讲故事。身心并护,Tom病情很快稳定。

4月6日,Tom的女儿从澳大利亚来接父亲出院回国,病人已能拄着拐杖走上几步。Tom伸出大拇指,有板有眼地说:中医实在很奇妙!

医护一体化,护患心连心,市中医院突出整体观和辨证施护,真爱相传,让广大患者感受到一种爱的力量。

专业与基础并重、服务与技术齐驱。郑州市中医院实施医护联合交接班制度,全面、动态掌握患者身心状况,实现医护患之间的顺畅沟通。医护协作,制定最佳加速康复的临床护理路径,规范临床护理方案和技术服务流程,有效加速病员康复,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成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护理文化。脑病科、心病科护理团队分别荣获郑州市新长征突击队、郑州市三八红旗单位荣誉称号。

中医之美,美在细部、美在具体。

肾病风湿科张国胜主任师承全国名老中医祝庆堂,诊断病人,他总是俯首侧耳,静静倾听每一位病人的陈述,目光里有温柔的悲悯,似乎每个病人都牵扯着他的心。他说,中医“望闻问切”,每一个举措都浸透着生命的温度。

7月10日,医院来了一位叫刘新爱的农民。她长年尿毒症缠身,四处求医,跑过大医院,找过名专家,忍受日日输液的艰辛,承受着定时透析的恐惧。就在她因病而贫处于绝望时,经人指点,找到了张国胜,开口第一句话就说:“医生,我坚决不做透析,花费不起!”张国胜温和地微笑着:“放心吧!”

根据病人体质,针对性调整中药配方,分成不同型号,因时、因地、因病制宜,为刘新爱进行结肠透析,通过肠道给药清除毒素,副作用小,无痛苦。

柳莉莉护士长精心为她进行中医结肠透析,有时做之前大便排除不干净,冲洗肠道往往会冲出大便。然而,柳莉莉如同侍奉自己的母亲一样,从来不怕脏累。刘新爱看着热情的“闺女”疼在心,实在不好意思,好几次想推脱,说算是洗过了吧。柳莉莉不依,低着头使劲地摇,坚决地说,不,这是任务,是治疗。

刘新爱的病情稳定,她逢人就夸:中医院的服务就是不一样。

医护一体化,强化了责任,提高了疗效。“工作不要在我这里中断,问题不要在我这里出现,患者不要在我这里失望,医院形象不要在我这里受损”成为每个医护人员的自觉行动,“医患之间零距离,医疗护理零缺陷,患者心理零负担,服务质量零投诉”成为全院上下的共同目标。

治未病执著为民送健康

中医之美,美在大气和谐,勇于担当。

——从“为患者服务”到“为社会尽责”。

着眼民生需求,市中医院创新开展中医中药进农村进社区活动,上半年对64所乡镇卫生院、7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4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逐步建立了满足百姓需求的优秀中医药队伍。开展“万名医护送健康”活动,开设“健康大讲堂”,成立“博士志愿者义诊团”, “名医志愿者义诊团”,“中医大篷车”开进乡村社区,组织义诊咨询服务活动,免费赠送药品,发放宣传材料,受益人群数万人。

——从“治已病”到“治未病”。

亚健康、治未病,一个是当代医学新名词,一个是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

对于上班族来说,相当一部分人正处于亚健康,如果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忽视调理,就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和恶化;而通过合理干预和预防,往往能使机体恢复健康。

为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市中医院率先建立了“治未病”科,积极倡导“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治未病理念,为公众特别是亚健康人群提供体质辨识和中医养生方法指导,为愈后病人康复、防变制定科学调理方案,并建立了系统的健康信息数据电脑管理平台,为公众建立健康档案,形成了一个科学的防治结合终生健康干预模式,构建了一个完善的融中医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养生服务体系。

“治未病”科在公众健康体检基础上,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及风险评估,健康咨询与指导,健康干预以及中医药调理门诊、经络检测等,推出了中药熏蒸、督灸、子午流注开穴法、温针、中药养生茶、足疗保健等疗法。开展的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的社区痰湿型体质居民健康管理模式研究,荣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43岁的李静,满脸憔悴。上有老下有小,加上公司压力大,号称“铁娘子”的她终于“扛”不住了。可是,医院体检却查不出毛病。于是,走进了市中医院的“治未病”科,选择了“经络体检”。

治未病中心主任张宏耐心与李静沟通,了解个人基本信息,进行中医经络体检,对其亚健康整体测评,根据“气虚质” 辨识结果,为李静提供了一份富有个性化的调理方案。益脾饼、黄芪童子鸡、五味子汤,除了几方精选食谱、茶饮之外,还对她的起居、睡觉朝向与时间、适宜运动等等都作了细致交代。调理期间,张主任还不定期地对她进行随访,提出新的建议。果然,名医一指点,李静提升了精神气,姐妹们夸她越来越隽秀美丽。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前来健康咨询的市民越来越多,并且更喜欢和中医专家交朋友,平时身体有什么“阴晴变化”,告知对方,专家可以提前判断出你的健康状况,并为你提出解决之道。以心换心,中医专家成了老百姓靠得住的“家庭医生”。

市中医院把凌霄花作为院花。采访结束,漫步在院内凌霄花架之下,心头怎么也关不住中医院干部职工爱院、团结、和谐、忠诚的感人画面,于是问及中医发展之道。

——中医本就便、简、验、廉,又是治未病,又是送健康,收入增长靠什么?

——收入是副产品,惠民才是最根本。

中医之美,为风骨为精神。郑州市中医院干部职工用“爱的境界”诠释中医之道,以爱民之心求发展,以发展之实惠民生,追求的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责任最大化、社会效益最大化,在公益品牌的带动下,医院发展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越跑越快,实力越来越强,继脑病科晋升为国家中医重点专科之后,儿科、心病科又成为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凌霄花,又名“慈母花”, 不择土,适应性强,借气生根,攀援向上。于是,让我们明白了,凌霄花开为什么这样红!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