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拼爹”过后“拼同学”?
干工作要有股子“牛劲”
录取分降到180
仍有高校招不满
一以贯之 重在持续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关系文化”呈低龄化趋势
“拼爹”过后“拼同学”?
家长:希望给孩子更好未来学校:“拼同学”仍是“非主流”

“关系文化”呈低龄化趋势

“拼爹”过后“拼同学”?

近日,国内众多媒体报道,一些家长甘愿多付数万元择校费让孩子进入名校,以便让孩子能够认识名校里的同学,以后办事有强硬的关系网。于是,继“拼爹”之后,一个描述“关系文化”的新词——“拼同学”进入人们的视野。

家长:希望给孩子更好未来

一些网民感叹,在当今社会中“人脉”“关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太大了,因此才会有家长为了给孩子积攒人脉而不惜出大价钱。

家住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的李燕萍女士也曾经面临是否给孩子缴纳择校费的选择。在李女士看来,所谓“拼同学”的情况,其实很久以来就存在了,只是最近才被“名词化”了而已。“2000年的时候,我就听说公司里有家长为了以后让孩子同学多、人脉多,而花钱把孩子送进名校读书。而且这种情况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都有。”李女士说,“家里条件好的,还会把孩子送到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去念书。”

学校:“拼同学”仍是“非主流”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中学是广西重点中学和示范学校,提到最近颇受关注的“拼同学”话题时,桂林中学党组副书记、副校长黄乘英表示,相比之下,家长让孩子就读名校,还是更看重优质的教学资源。“拼同学”只是部分家长的想法,并不是主流的观点。

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周可达则表示,这种将成人社会当中的“关系文化”“圈子文化”强加给学生,对他们的成长并没有好处。“过早让孩子接触这些东西,可能会扭曲孩子的价值观。”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