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绿肥红瘦》
雷大妈的威望
卡夫卡的劝告
虚实之间
无病到天年
黄山松云
不过是一场经历
怀才与怀孕
明月别枝惊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虚实之间

幽默的李外长,感情没有受到任何伤害,这个小故事后来广为流传。设想如果是在国际场合,这样的回答能给中国加多少分?

前英国首相布莱尔的儿子2008年5月从耶鲁毕业,他应邀出席毕业典礼并发表演讲,最后一句话挺有意思。他说:“我儿子毕业前夕,一个社团邀请他参加裸体聚会(Naked Party)。”观众大笑,布莱尔故意停顿了一下,“在这里,我要感谢耶鲁社团对他发出这样的邀请,也感谢我的儿子,因为他没有去。”

陆克文也很幽默。2008年访华期间,他在北大全程用中文演讲,开场白就是:“女士们,先生们……学生们,你们为什么都在这儿呢?不上课?功课都做完了吗?”台下那些被学校组织来捧场、肩负着“提问任务”的学生哈哈大笑。紧接着他又说:“校长刚才说我能说流利的汉语,这是客气话,我的汉语越来越差。中国有个说法,天不怕,地不怕,只怕老外说中国话。”谈到即将到来的北大110周年校庆,他又有几分顽皮:“北京大学的历史真是比澳大利亚联邦的历史还要长三年。北京大学是中国最有名的大学,别告诉清华大学。”当一位同学问他,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如何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他更是回答得十分地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小时候,我父亲每年都订《讽刺与幽默》,我是看着它长大的。边看边笑,笑过后还有回味。于是我知道,除了拉近距离,幽默对于化解尴尬也是最好的方式。

纽约有家著名的沃尔多夫·阿斯托利亚酒店(Waldorf Astoria Hotel),国家领导人访美时经常下榻于此,1896年李鸿章访美也是在这里接受了《纽约时报》等媒体的专访,在好莱坞电影里,只要有关于纽约的场景,几乎都会出现这家酒店。

一次,耶鲁CEO峰会在这里召开,云集了全美国的媒体大腕儿,比如时代华纳全球CEO、《华尔街日报》主编等。论坛主持人杰佛瑞·桑尼菲德(Jeffrey Sonnenfeld)是耶鲁商学院副院长,也是我的老师和好朋友。他不经商量就把我也推上了台。好在美国人不讲究长幼尊卑的序列,我这个混入一群大人物的小记者,倒也不算突兀。

那天的话题是媒体与经济。进行到一半时,主持人突然向台下一位美籍华人提问:“你知道芮成钢先生的老板是谁?”

我愣了一下,怎么把话题扯到我头上来了?

那人回答:“CCTV。”

主持人步步紧逼:“CCTV的老板是谁?”

“中国政府。”

“你认为一个在政府掌管的媒体里工作的人,能算是新闻工作者(Journalist)吗?”

“No!”

“成钢,你的同胞不认为你是新闻工作者,”他突然把矛头转向我,“对此你怎么看?”

美国主持人都是这样,最会挑逗群众斗群众,而且任何夸张离谱的问题,观众也不觉奇怪。当时现场空气变得有些紧张。这时候,我当然也可以愤然离席,说你严重伤害了中国记者的感情,但是没必要。观点不一样很正常,何况他并无恶意,只是一种职业习惯而已。我想不妨先幽默一下。

于是我语重心长地说:“Jeff,我这次到纽约,主要是因为美国经济不好,美元贬值,我来抄底买点儿便宜货,顺便帮你们拉动内需,没想到来帮忙也会中枪。”

话音刚落,一片笑声。我再有理有据地展开我的阐述。

“你是否认为我是新闻工作者并不重要。我觉得我是,我的同事和喜欢我的观众觉得我是,这就够了。正因为这样,我不打算在这个问题上过多解释,但我可以谈谈我对新闻的理解。”

我决定要振聋发聩一下,开始依照我那个“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理论讲我对新闻的理解。我引经据典,从唐诗宋词讲到欧美文学史,从“真相”讲到“事实加角度”……我看到不少观众频频点头,说明传播效果还不错。

幽默,逻辑,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永远是好的英语演讲或辩论的必要元素。

但是事情并未到此为止。当我滔滔不绝讲完,台下又有人发问:“中央电视台是不是政府宣传的喉舌?”

这个问题很难简单地用“是”或“不是”来回答。我想了想说:“中央电视台约等于共和党执政情况下的美国福克斯新闻台。”

共和党是前总统布什隶属的党派。布什就任期间,福克斯新闻被部分人认为“偏向共和党”,少数美国精英阶层还会拿它开开玩笑。

接着我又补充了一句:“但是我们比他们要好点儿。”

这样一说,台下爆笑,意思也到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