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新郑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专项治理网吧
娱乐场所环境
特教学校里追寻美丽
便民充电站安家报刊亭
用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
龙湖镇着力打造教育之城宜居之城
白象精炖大骨面
获全球食品工业奖
多举措应对“秋老虎”
新郑半年旅游
进账5.8亿元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特教学校里追寻美丽

本报记者 万斌

“虽然我说不出美是什么样子,但我还有双手,我可以用画画、舞蹈来表达我心里的完整和美丽。”通过老师的翻译,新郑市特殊教育学校九年级的学生夏安南告诉记者。

剪纸、中国结、蜡染、水粉、鱼皮画……如果不是老师介绍,记者很难相信这么多精美的作品是出自这些残疾的孩子。  

在新郑市特殊教育学校,孩子们的世界里虽然没有声音或者色彩,但同样有着受教育的强烈渴望,他们用内心的坚持和对生活的热情悄然绽放着美丽。

“学校70多名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年纪最小的孩子只有6岁。”20年多来一直坚守在三尺讲台的张培红老师介绍说,从入学到毕业整整9年,孩子们基本都吃、住在学校,老师不只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在生活上给他们关爱,教会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在基础教育以外,学校还根据盲聋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开设了美术、手工艺制作、盲生器乐、聋生舞蹈、乒乓球等特长小组,让每个孩子学有所长,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为了能做到正常孩子做到的,他们要用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汗水、更多的耐心,一次次坚持着。”新郑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张建华说,虽然他们身体上有残疾,但在内心从不抛弃自己,一直在寻找心中的美好。

那些刚来学校的盲聋孩子绝大多数没有受过学前教育,无论是文化基础知识,还是生活能力、交往能力基本都从零开始。“教学难度确实很大,不过选择了特殊教育,就意味着比普通学校的老师付出双倍甚至更多的心血,我们必须尽最大可能帮孩子弥补生命的缺憾。”张建华说。

多年来,从这里走出去的大部分学生都能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创造自己的生活,不再是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而是家庭和学校的骄傲。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