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新郑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秋意渐浓 留一份甜蜜在时光中
六朝元老祭仲
签好旅游合同 警惕低价陷阱
新郑3000人舞太极
旅游进社区
推精品线路
鉴别书画依据
七旬老人的根雕情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初试牛刀 与树根结缘
七旬老人的根雕情
效法自然 追求“根味”“人文”与“自然”结合
弘扬黄帝“根”文化

本报记者 李伟彬 实习生 王远洋 文/图

烧火做饭的树根,在新郑市民陈留库“鲁班”一样的巧手中,就能被赋予灵魂,成为一件件精美的根雕作品。近日,记者有幸走进他的“珍藏馆”,倾听他的根雕人生。

今年74岁的陈留库,是新郑市一名退休老干部,从小生活在农村,对花草树木十分喜爱。喜爱艺术,却没能从事艺术工作是这位老人的遗憾。当年,在单位下基层工作时,老人发现了新郑市枣树根独有的“大肚子”特点,有些竟有千曲万幻的造型。他每次经过这些树根都有所发现,从此产生了制作根雕的想法。他翻阅了大量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刻苦钻研。此后,他的根雕作品由小到大,由简到繁,涉猎之初的几年里,他创作了人物、动物、山景、花卉和笔筒、字画筒等生活实用根雕艺术品近百件。

重在发现 化腐朽为神奇

陈留库的根雕艺术,新郑市不少人都有所了解,他遵循“重天然、轻雕刻”的原则。一次,一位农民在家烧火时,意外发现一根马上要作为柴火的树根像一头小马,他就立刻给陈留库打了电话。陈留库知道后欣喜不已,急忙来到农民家中取回树根,稍作了一些修整,一个活灵活现的根雕作品就诞生了。

他把“发现”贯穿于寻根、审型、定式、施艺的全过程。宁要自然形成的“似像”,不要匠气十足的“很像”。他的许多作品,未动一刀一锯,都是天公造化,自然生成。

效法自然 追求“根味”

“根雕,七分自然三分雕。”陈留库认为,“质朴、根味”是根雕之魂。根雕艺术的不同源于材料的不同,根艺必须体现出根的特点。想制作出千姿百态、野趣天成的作品,匠心独运尤为重要。给树根“相面”,他常常苦思冥想揣摩构思,动刀时慎之又慎,力求达到“无刀”的境界,保留材料原形的天趣。

他的作品,无不横溢着质朴、粗犷、去雕饰的个性美,多次在省乃至全国的根雕精品展览中获奖,不少人慕名来寻求其作品收藏。其中,“金钱龟”被河南省陈氏文化研究会作为高档礼品赠予香港客人。

“人文”与“自然”结合

弘扬黄帝“根”文化

近几年来,新郑市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成为全球各地华人寻根拜祖的圣地,“根文化”成为连接全球华人心灵的纽带,新郑由此被称为“根的故乡”。

“作为一名新郑市退休老干部,我们就更应该为弘扬黄帝文化做出一份力所能及的贡献。”陈留库说,“根雕,同样也是‘根文化’存在的一种形式,属‘自然之根’。为了更好地弘扬我们新郑的黄帝文化,2001年我和一些志同道合的退休老干部自发组织成立了新郑市根雕协会。每年的元宵节或拜祖大典,我们都会搞一场根雕展览,前来寻根拜祖的人们既可以寻找‘人文之根’,又可以欣赏到‘自然之根’,使得二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根根相连,进一步丰富了新郑的‘根文化’,也是对新郑黄帝文化的补充。”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