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用道德基石支撑诚信大厦
全力以赴查漏补缺
改善居民消费环境
今年小学报名 年龄限制更严
我省拟筹5亿元
一年资助10万生
暨南大学研究生
培养基地落户我市
中原区须水办举行
网格化管理讲评会
9院四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用道德基石支撑诚信大厦

(上接第一版)三是要分类指导。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属于思想认识不高、品德修养不够、自我要求不严,采取教育引导、激励约束的方法,帮助他们自我提高;对属于责任缺失、管理不严、行风不正的,采取严明纪律、加强管理、强化监督的方法,对之整改纠正;对属于道德沦丧、违法犯罪,则依法严肃惩处、严厉打击。四是要依靠群众。人民群众是道德建设的主体,加强道德建设既要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出发点落脚点,又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吸引群众参与,只要全体市民群众都能深刻认识和践行“道德建设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的道理,那么,我们整个城市自然就会洒满道德的光辉。

问:面对诚信缺失,如何处理道德教育和依法治理的关系?

答:在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之中,诚信占有重要的地位。 “人无信不立”,“一言九鼎”,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许多成语流传至今。同时,诚信又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道德基础,是良好人际关系的道德基石。

在推进诚信建设的过程中,道德教育和依法治理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必须双管齐下,两手都硬,才能取得最大成效。二者相同的是:根本目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一致,都是为了引导公民培养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思想观念,都是为了进一步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道德根基。二者不同的是:表现形式不同、实现方式不同。道德教育主要依靠社会舆论和教育的力量,依靠公民的思想觉悟、良好的道德修养。而依法治理主要通过对违法者予以应有的法律制裁来保证。它们之间紧密配合、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可以说,道德的后盾在法律,道德的底线在法律,只有法治和德治紧密结合,才是加强道德建设、有效治理道德问题的根本途径。

具体就我市而言,一方面,要全面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培养诚信观念和规则意识,深入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争创诚信商业街”等活动,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要构建奖善罚恶的制度体系。坚持以惩治维护正义,以法律守护道德。尤其要加快推进“诚信商都”建设,健全信用档案和市场监管信息互联共享机制,完善联合惩戒衔接措施,加快形成诚信受益、失信惩戒的激励约束合力。同时,也要继续深入开展“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形成让黑心从业者“一次缺德、终身受累”的震慑效应。

问:道德领域专项治理活动中,如何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答:人民群众是道德建设的主体,在道德领域专项治理活动中也必须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把蕴藏在群众中的热情激发出来,把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近年来,我们深入开展“邻居节”、学雷锋志愿服务等道德实践活动,不断培育壮大志愿者服务队伍,全社会践行雷锋精神、争当先进模范的氛围浓郁。先后涌现了任长霞、朱和平、李隆、沈战东、杨华民一批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的先进典型,仅2011年全市就有21名个人和两个集体入选“中国好人榜”。

二是及时回应群众需求,把人民的愿望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工作重点。专项治理活动启动后,我们组织市民代表、有关部门和企业召开座谈会,听取群众意见,共同研究制定治理方案。方案制订后,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推进,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用扎实的工作成效,取得了一系列让老百姓真真切切能感受到的显著成效,获得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三是真诚接受群众监督,按照群众意愿改进工作,使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我们要求各县(市)区、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深入查找自身在诚信和公德两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拿出整改措施和解决办法,并向群众通报。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民意测验和设立公众信箱、行风热线等方式,征求群众意见,运用群众监督力量,促进突出问题有效治理。

四是重视群众舆论评判对道德建设的重要影响。近年来,我市坚持组织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身边的好人”、“郑州市道德模范”、“十星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妯娌”等各类道德评议活动,引导人们在评议道德现象、讨论热点话题、分析典型案例、明辨善恶美丑的过程中,不断提高道德判别力。

问:如何建立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答: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必须加强综合治理,不断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工作:一是完善法律法规。充分运用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引领、规范社会道德,特别是在涉及公共权力行使、垄断性资源使用等方面,进一步强化行政法规、制度的约束作用。二是善用利益导向。充分运用经济手段作为调节杠杆,形成强有力的导向作用,对道德高尚、模范守法的个人或集体加以褒扬,并使之得到经济上的实惠;对违法和不道德的行为,加大惩处的力度,提高“缺德”的成本,使之在经济上受损失,等等。三是加强部门监管。把道德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绩考核指标,纳入干部奖惩评价体系。在全市各行业组织,尤其是公共服务和窗口行业,都建立规范的工作制度、严格的办事程序、严明的纪律要求、有效的管理机制,切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着力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良好形象。四是强化社会监督。进一步加强群众监督,尤其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不良行为、丑恶现象,开展及时有效的舆论监督,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进行曝光,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批评,对违反家庭美德的行为进行谴责。

问: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树立正确的道德取向?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使人们的道德观念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讲求效率、开拓创新、平等竞争、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和人才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观念开始逐步确立。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的法则也容易侵蚀到社会政治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领域,引发见利忘义、权钱交易,导致国家意识、集体意识和互助精神、奉献精神的减弱,一些人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得以滋生和膨胀,这些思想进一步腐蚀人们的灵魂,败坏人们的道德品质,污染社会风气。因此我们必须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正确道德取向。要坚持正确的方针和原则,如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尊重个人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的原则、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的原则、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和价值导向一元化的原则、道德的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的原则、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原则、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等等。

具体工作中,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一是围绕增强人们的道德荣誉感,广泛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贯彻活动始终,从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抓起,引导人们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个好职工,在家庭做个好成员。二是围绕诚信建设,集中治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依法打击不讲诚信、危害社会的违法犯罪活动,惩戒约束违背道德的不良行为,积极营造惩恶扬善、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三是围绕发挥重点人群的示范作用、基础作用,深入推进道德实践活动。以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目标,在全市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四是围绕树立正确的道德取向,大力营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积极实施文化环保工程,坚持不懈地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在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上下工夫,在完善制度、保持常态上下工夫,为推进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社会氛围。

本报记者 裴其娟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