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为了你幸福
《我在美国三十年》
棚顶的葫芦
麒麟岗的传说
虚实之间
《三牛风波》
手机控
lh27206
qhq287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虚实之间

如果说,我的知识结构更多受益于父亲,母亲则在生活和做人方面对我影响甚深。她和所有的母亲一样,给予我无微不至的照顾,又和很多中国母亲不一样,她始终把我当成平等的朋友,尊重我的选择,让我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从很小的时候起,每当我遇到大事、难事,她会首先给我讲清利害,告诉我她的观点,然后便不再干涉。“这要由你自己决定,对你自己负责。”

记得高考结束后,马上要估分然后填报志愿,我对母亲说:“我高中读够了,我要把志愿表里所有的格子都填满,不管重点大学还是普通大学还是大专,或者高中专,不管官办还是民办,只要有学上就行,绝不复读。”没想到父母一致同意,也就是说,无论我考上什么样的大学,哪怕以几分之差与最好的大学失之交臂,都不会要求我回去复读。

在中国的知识分子家庭中,如此开明的父母并不多见。很多人认为自己家是书香门第,儿子不读名牌大学很没面子。而我的父母却信奉老舍先生那句话:“我的孩子只要身体强壮,将来能学一份手艺,即可谋生,不必非入大学不可。”

他们几乎不会强迫我做什么。小时候他们让我学钢琴,弹了两天我觉得不好玩,于是就不学了。后来他们又想让我学声乐,因为父亲自身有基础,我的嗓音条件也不错。声乐老师就是我们的邻居,他教我发声的时候,总把手放在我腰上,我觉得很痒,老笑场,实在学不了,又放弃了。当然,因为对体操少年石成钢的特殊情结,父亲也曾希望我练体操,同样不了了之。最后,父亲问我喜欢什么,我想了想告诉他,我最想学游泳。他说那就学游泳好了。所以今天,我不会弹钢琴,不会唱歌,也不会体操,只会游泳。

有一句英文说得好:“Charity begins at home.”(一切美德源于家庭)家庭是塑造个性和人格的最重要环境。我要感谢父亲母亲,为我营造了宽松的、彼此尊重的成长氛围,让我健康自信。

有时我和朋友一起聊天时,父母来了电话,我经常会说“爸爸你好”,“谢谢妈妈”。朋友们就很奇怪:怎么和父母说话还这么客气?我就反问他们:“难道对父母说话不应该客气吗?不需要表达感谢吗?”这其实是我们家一贯的氛围。

回想起来,我的成长似乎有三个阶段。小时候总喜欢缠在父母身边;上了中学,经历青春叛逆期,常常莫名其妙地和他们拌嘴,闹独立,总觉得他们懂得太少,但管得太多,动不动就想离家出走,在北京读大学也不怎么想家;如今,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一转眼就是十几年,反倒总想和父母多坐一会儿,有时间就想多陪陪他们,也方才意识到,父母其实懂得很多很多,还有很多可以教给我的。我偶尔也会和他们有不同的意见,有点小争执,但年龄越大,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越小。

我渐渐懂得了父母的艰辛付出。从小学到中学,父亲每天早上陪我跑步,和我一起背书,母亲则早早起来给我和姐姐准备早餐。多年来,我们习以为常,从来不会多想什么。只有当我们长大成人,一样要肩负起来自社会和家庭的重任,才能体会这十几年如一日的背后,有着多么深沉的爱和责任感。可怜天下父母心,从他们为人父母的第一天开始,生命就转入另一条全然不同的轨道,无怨,无悔,永不停歇。

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十几年,有时间就想回家多陪陪他们。

西方的父母整天把“爱”字挂在嘴边,大多数中国父母好像都不习惯这种表达方式,但他们也有独特的爱的语言。母亲的爱,常常是一份你觉得一般般但她却精心准备的早餐,一件你可能不喜欢但她却千挑万选的衣服,一句你觉得实在啰唆但她却不得不说的提醒。一位寡言少语的父亲,一辈子也不会说一个爱字,他的爱的语言,也许就是站在院子门口,看着离家的你坐在出租车里远去,也许是把你用过的牙刷小心地放在柜子里等你下次回来……

(完)

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