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程勉学 幽默的魅力,在于它以风趣的言语和含蓄诙谐的方式,褒奖真善美,鞭笞假恶丑,使人在会心微笑的享受中,领悟到一些人生的真谛。 追溯求源,“幽默”这个英文美学名词是林语堂先生于上世纪20年代首先译介到中国的。鲁迅先生开始对这一译法并不怎么看好,担心读者会把幽默误解为“静默”、“幽静”的意思,但一时又想不出更为妥帖的译法,便把它放了下来,致使这一名词沿用至今。鲁迅先生不仅反对将幽默的作用“过事张扬”,而且尤为反对降低幽默的格调,用以充当油滑、轻薄、猥亵的代名词而误导读者。他在1933年6月20日致林语堂的信中,即已明确指出当时所处的是一个失却了欢笑的时代:“重重压迫,令人已不能喘气,除了呻吟叫号外,能有他乎?” 然而,如果你根据如上所述便断言鲁迅先生是一位不喜欢幽默的人,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鲁迅不仅译介过日本鹤见佑辅的《说幽默》,赞赏过萧伯纳、马克·吐温的幽默风格,而且在他不同体裁的作品中,还广泛地运用了幽默这一特殊的喜剧形式。将幽默与社会讽刺相结合,构成了鲁迅杂文的独特风格之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1934年,当林语堂所倡导的幽默文学遭到厄运时,鲁迅便挺身而出,仗义执言,极力反对把“一切罪恶全归幽默”(《花边文学·小品文的生机》),指出谩骂幽默并不像洗澡那样,可以借此使自己原本污浊的身体突然变得干净起来。可见,鲁迅绝无对幽默采取简单排斥的态度。 幽默,是一种健康的微笑。没有睿智的思想和对正义事业的自信,就没有真正的幽默。作为一种艺术的现象,幽默却是古今相袭、中外皆然的。有人说,西方人善于表情严肃地表达幽默,而中国人则善于以幽默的方式来表示严肃的问题。在中国,历代文人作品中大都富有蕴藉的幽默与诙谐,而民间文艺中包含的幽默成分显然要比文人作品中的幽默更丰富多彩。当前,审美单一化的桎梏已被挣脱,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多维”因素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因此,幽默的作品作为文艺百花园中的一奇葩异草,定然会受到越来越多的观赏者的喜爱。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