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美网:彭帅首轮出局
周六“鲁豫有约”
建业全力自救
中国作家馆首设主宾省
河南作家群打响第一炮
“雪英回来了”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雪英回来了”
姐妹情深共享荣誉保持清醒奋力前行

“雪英回来了!”“志磊也回来了!”“他们都是英雄,他们都是咱河南人的骄傲!”昨天上午11点,当我省奥运健儿李雪英和张志磊踏进河南省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的大门时,现场等待已久的人群顿时爆发出热情的呐喊和雷鸣般的掌声。再看两位奥运健儿,泪水早已在他们红润的眼眶中打转,激动的情绪再也无法控制。是的,他们阔别省队已经很久很久了,但当回到这个让他们腾飞的地方时,一切一切的激情都化成了一种感激、一种感动……

全民偶像力量无穷

“雪英姐一直都是我的偶像!”谈起李雪英,河南省女子举重队队员龙丁玲一脸的崇拜与激动,“对我来说她就像一个大姐姐一样,引导着我一步一步往前走,我很崇拜她,也很欣赏她,我要向她学习!”

别看龙丁玲年龄不大,但她已经在2009年和今年两次获得举重世青赛63公斤级总成绩亚军。在李雪英的姐姐、省女子举重队教练李雪久看来,龙丁玲就是省女子举重队的“未来之星”。谈及未来的目标,龙丁玲略带羞涩的表情中却流露着对未来坚定的执著,“我现在最主要的是专心训练,随着自己的成绩的提高再确定更高的目标。不过,当然是要以雪英姐为榜样,我要争取参加明年全运会、拿一个好成绩!”不难看出,“像雪英一样站在奥运会最高领奖台上”才是这个小姑娘最大的心愿。

跟龙丁玲一样,无论是获得冠军的李雪英还是连续参加两届奥运会的张志磊,他们早已成为省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的偶像,而这种偶像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激励着每一个重竞技人不断向更高的高峰攀登。

姐妹情深共享荣誉

昨天上午的欢迎仪式结束后,省举重队的队员们上台和李雪英合影留念。此时的雪英睁着一双大眼睛在四处寻找着什么,当她看到喜欢低调的姐姐又“很合时宜”的站在距离“中心舞台”较远的一片草地上时,立刻飞奔过去拉住姐姐的手,把姐姐拽回到主席台:“来,跟我们一起合影吧!”

正当所有人的相机快门都快按下时,雪英又喊:“等等!”然后迅速把自己脖子上的花环摘下来,给姐姐戴上。“好了,现在可以拍了!”雪英一连串的动作让记者甚是感动。看着李雪久开心地笑着和她脖子上的花环,让记者不由得想起她之前说过的一句话:“妹妹帮我完成了我的梦想,我为她骄傲!” 或许,正是这样厚重的支持和鼓励,才让雪英一个22岁的女孩儿能在奥运赛场驰骋扬威。

是的,在雪英的心目中,这枚奥运金牌有自己的一半,也有姐姐的一半。看着满脸欢喜的妹妹,李雪久激动地一言不发,只是紧紧地站在妹妹身旁。阳光下,姐妹情深,共享荣誉。

保持清醒奋力前行

“从领奖台上下来将意味着一切归零,光荣已经属于历史。”在昨天的欢迎仪式上,省体育局局长彭德胜在表示完感谢和祝贺之后,并没有让大家过于沉浸在收获奥运金牌的喜悦中,他的“一盆冷水”泼的正是时候。

“全运会的重竞技项目设立金牌70枚以上,这几届我们都拿到3块,你们可以算算是多还是少,我们该拿多少?我相信我们应该拿到更加优异的成绩,你们一定要记住今天我说的——保持清醒,奋力前行!”彭德胜提醒大家要戒骄戒躁,不能满足现状。能在全运会上博得3块金牌已实属不易,但彭德胜的这番话无疑给雪英及省重竞技中心所有队员带来了更大的动力,督促他们奋力前行。的确,今天的成绩是许许多多人共同奋斗的结果,只有忘记曾经的辉煌和成绩,才能奋勇前行,再攀高峰。

不过对于目前的雪英而言,最大的任务就是抓紧时间休闲放松,为迎接下一次更严峻的挑战积蓄能量。

上图:李雪英(左)给姐姐带上花环。

本报记者 陈 凯 实习生 张 铨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