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覃岩峰 通讯员 冯文雅)水库在构筑防洪安全体系、保障水资源供给、改善区域环境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昨日,记者从巩义市水务局了解到,该市新一轮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已经启动,涉及资金超千万元。
据了解,目前,巩义市共有水库14座,其中中型1座,小型13座,这些水库全部建于上世纪50至70年代,受当时经济、技术条件限制,建设标准低、工程质量差等问题较为普遍,加上管理设施和手段落后、后期投入不足等原因,工程病险问题十分突出,不仅制约着水库效益的正常发挥,而且严重威胁着水库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从2005年开始,巩义市先后组织实施了坞罗(中型)、洪河、后寺河、桑家沟、天坡、凉水泉、赵城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累计完成投资6003万元,主要完成了大坝加高加固,副坝加高加固和交通桥等工程建设。除险加固后中型水库防洪标准将达到50年一遇,500年校核,小(Ⅰ)型水库将达到30年一遇,300年校核,同时还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了供水能力,补充了地下水资源。
巩义市新一轮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即将拉开,公川、峡峪、龙门、段河、曹河5座小(Ⅱ)型病险水库的安全鉴定和初步设计的批复工作已经完成,总投资1056万元,目前工程的招投标工作已经结束,正在进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预计2013年主汛期前全部完成除险加固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