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国内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多地高校要求学生独立报到
三斤半书包
北京已“禁奥”
我们何时跳出“奥数旋涡”
茅台又要涨价
袭日大使座驾
两男子被拘留
“我愿意放一辈子电影”
河南抗日老英雄
辞世引怀念风潮
北京鱼翅一天消费一个亿
“类艾滋病”说法欠妥
希拉里年内二度访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北京已“禁奥”
我们何时跳出“奥数旋涡”

北京已“禁奥”

我们何时跳出“奥数旋涡”

开学见闻

开学前夕,北京市发出严禁奥数成绩与升学挂钩的强硬指令。这本该是个让无数家长“解脱”的利好消息,然而,面对依然严峻的升学压力,“上还是不上”依然是家长们心中纠结的事情。

小升初数学:奥数家长的“心魔”

“我一直把‘奥数’定位为小升初数学。”自称“职业家长”的“无言”(化名)毫不讳言。目前,北京像他这样自称“奥数家长”的群体庞大。

自称“没追求”的“非奥数”家长邓洪勇说,自己小时候也上过奥数课,老师会引导学生尝试一题多解。而现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抹杀了数学应有的魅力。

家长“无言”说,孩子现在并不是主动学奥数,原因主要是教学模式死板、题型过于深奥,甚至有时连具有较高数学水平的家长都难以解答。

“剥开‘奥’的外皮,‘奥数’就是超前学。”“无言”无奈地说。

从事多年教育辅导工作的光华鼎力教育机构负责人武俊杰认为,奥数本该面向学有余力、学有潜力的孩子,而我们却把一项本该是“竞技体育”的项目当成“全民健身”运动了。

有专家作过统计,只有5%至10%的孩子真正适合奥数学习。

对“奥数”说不:教育是一辈子的事

近几天,紧随“禁奥令”,又一个震动不小的消息不胫而走:北京市拟在电脑派位的基础上,实施小学六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学习能力统测,以此作为升学参考依据。

有人担忧,这项政策在短时间内会遏止疯狂奥数,但很快又会出现其他类型的课外补习。

在“中国教育在线”发起的讨论中,一些孩子“奥数”成绩突出的家长表示仍将让孩子不带任何压力地学习“奥数”;而孩子成绩平平的家长则表示有可能会让孩子在语文或英语课外辅导中选择一门。

“语文、英语、音乐、围棋等其他学科如果达到今天奥数培训的规模,对教育来说是更加悲惨的事情。”在培训机构任教的咏鹏说,如果学校与学生之间一定要以升学率为指标作出双向选择,奥数作为小学唯一的理科主课,可考查性最强,目前的地位有其合理性。

司娜是一名“一直抗着不让孩子上奥数”的家长,她坚信“教育是一辈子的事”。因为在一所学校担任青少年心理成长督导教师,她看到很多孩子因为“奥数”产生厌学甚至厌世情绪。

倡导新教育理念的家长田小麦认为,孩子是个性化的,教育是人性化的,每个孩子天赋不同,道路也不相同,哪一条路最适合他,他就会有兴趣开始,并愿意坚持。

据悉,有关部门将设立对小升初违规测试和附加奥数试题等行为的举报网站,进一步加强对教育培训机构的前置许可、工商登记和日常监管。

又一个新学期,在“禁奥令”下达后,期盼的声音更加强烈:如果中学教育更加富有特色,如果高考选拔更加注重个性,我们最终将会跳出“奥数的旋涡”,让孩子用其所长、学其所爱。 据新华社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