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高校国家奖助学金开始申报
二七区表彰优秀教育工作者
十七年无私奉献丝方尽
四六载青春无悔春常存
人大代表视察我市
城市管理提升工作
市领导调研社区
警务网格化管理
县乡饮用水水源
保护区开始划定
0906慈善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忠于职守,17年监管安全无事故勇挑重担,连续38天未归家
十七年无私奉献丝方尽
四六载青春无悔春常存
——追记郑州市公安局第二看守所民警韦伟

十七年无私奉献丝方尽

四六载青春无悔春常存

本报记者 王 娟

这是一个特殊的领域,聚集着很多失足走上犯罪道路的在押人员;这是一份特殊的工作,心理疏导是每天工作的“必修课”,环境封闭且背负重大责任;这是一份特殊的职业,需要用真心和真情温暖一个个迷途知返的心灵,让其走上新的人生道路……

在这里,他默默工作17年,今年6月1日,因连续工作、积劳成疾,他突然昏厥在岗位上,却在抢救治疗后不顾医生劝阻又坚持出院上班……6月27日,他倒在了上班途中,经抢救无效,离开了这个世界,年仅46岁。他,就是郑州市公安局第二看守所民警韦伟。

韦伟牺牲后,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公安局局长黄保卫专门作出批示,指出韦伟同志是郑州公安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典范,要求全体民警向他学习。

昨日,郑州公安召开全市公安监管系统“弘扬韦伟精神 践行十个牢记 争当人民满意监管民警”活动动员会,号召全市监管系统民警向韦伟同志学习。

忠于职守,17年监管安全无事故

作为一名管教民警,韦伟在自己的工作笔记上写着:“与在押人员谈心是管教干部的基本功,也是技术活,一定要把每个人的案情、家庭、思想了解清楚,要让他们如实反映监号的情况,我们干管教的,上对领导负责,下对每个在押人员负责。”

自1995年入警以来,韦伟一直工作在监管战线上。17年来,经他管理教育的在押人员有4000余人,他每天都重复着固有的程序:入监检查号内卫生、在押人员身体、安全设施,逐个谈话、死刑犯械具检查……长期加班加点、超负荷的工作使他体重从180斤锐减到了130斤,并患上了严重的糖尿病和心脏病,但17年来他从未请过一天假,喊过一声累,他分管的监室17年无一起安全事故,达到了监管民警的最高工作目标。

今年6月1日,在与在押人员谈话中,他一头栽倒在了凳子上。住院期间,领导多次叮嘱他:一定要等彻底康复后再上班。他却再三嘱咐同事:“405监室张某该接起诉了,赵某某该接判决了,可能在十年以上,要注意他们的情绪。孙某某的高烧退了没有,406监室有三个感冒的,要让他们多喝开水,死刑犯的镣铐要勤检查……”

在医院待了不到3周,韦伟因挂念自己的工作,放心不下分管的犯人,在未办理出院手续的情况下,于6月25日匆匆返回工作岗位,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6月27日,他在早晨上班途中旧病突发,经抢救无效离开了人世。

勇挑重担,连续38天未归家

韦伟平时给新进入管教队伍民警的一句忠告是:“当管教民警的记住一条,在押人员的思想转化工作不到位,安全隐患不消除,就是回到家也睡不踏实。”

韦伟从事管教工作多年,管理在押人员经验丰富,是全所公认的监管业务标兵。大多重点、难管在押人员都由他分管。作为看守所的管教民警,他对分管监室的所有在押人员的思想动态,包括吃喝拉撒、衣食住行、喜怒哀乐、大病小病等,都随时掌握。

针对在押人员的心理特点,韦伟寓教于严,寓情于管,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将心比心实行人性化管理,采取亲情感化教育,让分管的每一个在押人员感到自己并没有被社会遗弃,感到温暖和温情。

今年3月份,犯罪嫌疑人张某入所后抵触情绪大、心态不稳定,耍起“无赖”,用“不认罪、不吃饭、不说话、躺在床上不活动,拉屎撒尿都在床上”的方式跟管教干部打起“冷战”。所里尽管采取了包括谈心、教育、家属规劝等多种办法,不见任何成效。入所后第5天,张某出现虚脱现象,为保证其生命安全,所里医生给其打点滴、鼻饲灌食处理。看到这种情况,韦伟站了出来,主动要求把张某调入自己分管的监室。

为做好张某的思想转化工作,韦伟连续38天没有回家,每天进入监室第一个询问张某的情况,每天早上送一杯冲好的牛奶,每天上午10点钟抬张某到风场晒太阳,每天给张某用热水擦脸、洗脚,每天及时清理床上的粪便……终于,张某如岩石般坚硬的心感到了丝丝温暖,喝下了入所后的第一口水,于次日开始进食。他流着泪对韦伟说:“哥,你做的这一切连我的家人都做不到,我保证在看守所关押期间,决不给您再找一点麻烦。”

将心比心,温暖在押人员

韦伟善于化解民警与被监管人员之间的矛盾,采取人性化管理,他说:“对待被监管人员只有像对待亲戚朋友那样,用心去交流,才能感化他们,教育他们!”

记者了解到,每个监号既是一个小社会,又是一个大家庭。每个在押人员所犯罪行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身体状况不同,脾气性格不同,管理起来并非易事。

工作中,韦伟善于化解民警与被监管人员之间的矛盾,对症下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消除在押人员的对立情绪,用真挚的感情和人性化的管理让众多失足走上犯罪道路的在押人员迷途知返,让一个个迷失而彷徨的心灵感到温暖。

换季时,监号内感冒多,韦伟不是简单地给几片感冒药,而是认真地查找原因,当他发现患感冒是天气变化无常,因为穿衣、被子的原因时,他就把那些家庭贫困、缺衣少穿的人记在心里,然后把自己和亲戚朋友家里的旧衣服拿到监号,他还风趣地跟人说:“因为当管教,家里的旧衣服、旧被子可有地方处理了。”恐怕只有家人知道,这些旧衣被是他悄悄到批发市场买来的。

故意杀人犯孙某罪行严重,家庭贫困,监室内其他人员对其敬而远之,判决后,他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处于绝望状态,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症。为了安抚孙某的情绪,韦伟一方面积极协调医务室进行外诊治疗,同时到郑大一附院、省人民医院找专家教授进行问诊;另一方面,韦伟购买了大量的心理学方面的书籍,通过学习心理学,对孙某的心理进行矫治,通过半年多的艰苦努力,孙某的病情终于得到好转。

一生勤俭,奉献给监管事业

韦伟给自己约法三章: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吃;管住自己的手,不该要的不要;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不去。

作为管教民警,长期同被监管人员打交道,一些在押人员的家属、朋友有时会通过各种手段给民警“意思意思”。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郑州人,亲戚朋友多,同事同学多,自从干上监管民警后,随之而来说情的、送礼的、结识的纷至沓来。但韦伟头脑很冷静,在涉案问题上,他坚持原则,寸步不让,软不吃,硬不怕,亲不袒!为此,他也得罪过不少老同学、老朋友。面对大家的不解和误会,韦伟毫不气馁,始终只说一句话:无论如何要对得起自己这份工作。

一生勤俭的韦伟,一家人住在60多平方米的房子,家具是破旧的,电器是过时的,一双布鞋穿了3年仍舍不得换掉。由于工作忙,他很少陪女儿,只有从家里出来的5分钟的路程是父女俩同行的,为了和爸爸多待一会儿,女人韦懿每天都随着爸爸的上班时间,提前去上学,只有这个时候,才是女儿最开心的时刻。

韦伟去世后,留下了无工作的妻子、上学的女儿和年迈的父母,他所管的406、407监室60名在押人员自发给韦伟同志捐款,他们说:“韦伟是一名好干部,不把我们当犯人看,他活着时,没吸过我们一根烟,喝过我们一口水,现在他走了,我们表达点心意,以告慰英魂。”

韦伟走了,离开了他热爱和坚守了17年的监管工作岗位,但他用生命践行了一名监管民警的铮铮誓言:活着,树一面旗帜;倒下,铸一座丰碑!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