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美网·告别
河南女足一平两负
沈祥福:责任在我
全国农运会16日揭幕
15岁杨洋荣膺“三冠王”
中国传媒大学马国强
水墨人物画工作室成立
“大地突然”昨日开展
这个“县令”不一般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这个“县令”不一般
《斗笠县令》昨日登上首都舞台

本报北京专电 李 颖 左丽慧 文 李 焱 图

“让人眼前一亮。”“原来豫剧也可以这样美。”“这台戏一定要常演,演到宝岛去”……这是昨晚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斗笠县令》演出结束时,观众发自肺腑的一句句赞美和祝福。

从去年完成创作排演搬上舞台到赢得戏剧界国家级奖项和荣誉,一部《斗笠县令》让郑州市豫剧院重新焕发光采,更令不少同行院团刮目相看。

有“魂儿”才有戏

《斗笠县令》取材于清代台湾凤山知县曹谨(河南怀庆人氏)的真实事迹。

道光十七年春,曹谨奉旨跨海赴任台湾凤山县知县,当时的凤山连年大旱,加之县政败坏,民不聊生。曹谨斗笠芒鞋,访民情,察水源,不惜牺牲自己的仕途前程甚至身家性命,修圳治水改善民生。最终渠圳开通,甘泉流到了凤山,望天田变成了膏腴之地。

编剧之一姚金成表示,台湾民众为了纪念曹谨,把他开凿的水渠命名为“曹公圳”。“曹公圳”至今仍在台南发挥着灌溉作用。

北京观众郑德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剧中曹谨有句唱词‘为官是当一天少一天,帮老百姓办事是做一件多一件’,说得太好了。这台戏立意高远,以现代人视角和当代人情怀,塑造了一位始终把百姓疾苦放在心上、极具悲悯情怀的中原士大夫形象,弘扬‘当官为民’这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顺应群众的心理期盼。”

创新才有生命力

“文化是根,是城市的灵魂,依托丰厚的资源,在文化上有所作为。”本着这样的思考,郑州的精品文化工程梳理出方案:只有改革才有出路,只有创新才有生命力,只有精品才有好效益。

豫剧是诞生于农耕文明的民间演唱艺术,《斗笠县令》没有完全固守传统的农民趣味,而是捕捉当下的时代精神和审美趋向,作出与时代审美相对应的艺术调整,积极迈出传统豫剧现代化、乡村豫剧都市化的探索之路。

《斗笠县令》会聚了全国的舞台艺术专家,组成一流的主创班子,在舞美、唱腔设计、配器、服装、灯光等舞台呈现上创新,剧中大量使用交响乐、歌剧元素,让韵味醇厚的豫剧声腔与“交响化”“歌剧化”的音乐效果相融合,更贴近现代观众的审美情趣。

中国传媒大学在读研究生吴江涛在接受采访时激动地说:服装太美了,灯光也很有诗意,这些富有韵味的元素使全剧在保持豫剧地域风貌的同时,表现出雅致、清丽、时尚的独特气质。

演出结束后,观众热烈鼓掌,久久不愿离去。不少观众表示:“这样好的剧目一定要常来北京演出,演给更多观众看。”

《斗笠县令》赢得了赞誉,这台在丰厚灿烂的中原文化土壤中孕育诞生的豫剧,正在带领人们打开华夏历史文化宝库,释放出中原文化的辐射力、影响力、生命力,用文化的魅力带给人们温暖和欣喜。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