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际国内新闻 上一版3
保证教师工资
不低于公务员
义务教育阶段
禁设重点班校
云南连发五级以上地震
奥巴马党代会演讲
“围观”网民创纪录
为了实现梦想我永不言弃
普京看好奥巴马连任
胡锦涛会见普京
俄14岁女孩蒙面抢银行
法国发生离奇枪击案
向政策要动力 向科技要潜力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向政策要动力 向科技要潜力
科技助力单产10年提高150斤转变经营模式拓宽未来增产路

向政策要动力 向科技要潜力

(上接第一版)

科技助力单产10年提高150斤

河南省农业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近10年来,该省小麦单产提高了150余斤。有关专家指出,在播种面积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依靠科技推动不断提高单产,是河南小麦生产连上台阶的“秘诀”。

据了解,2003年河南省夏粮总产为458.6亿斤,单产为318.1公斤。随后总产一路攀升,先后突破500亿斤和600亿斤大关,10年间增幅为38.9%;此间夏粮播种面积从7207万亩缓慢增加至8050万亩,增幅接近11.7%,而单产增幅则达到24.4%。

著名小麦育种专家、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中心主任许为钢指出,通过面积、单产、总产三组数据的对比就能发现,过去10年,在播种面积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总产增加的动力主要源于单产的提高。

河南省今年播种面积最大的新品种“百农矮抗”,平均亩产达到694.54公斤,亩穗数比往年增加10%;每穗较往年增加2~3粒,千粒重达44.5克。

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副组长、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说:“光3500万亩的‘百农矮抗’,今年就为河南夏粮增产20亿斤左右。”

转变经营模式拓宽未来增产路

把家里的15亩耕地交给合作社“托管”后,武陟县农民原小庄一身轻松。他说:“两个孩子都在外打工,不愿回家种地。‘带地入社’后,每亩地每年交330元服务费,从种到收,合作社全管了。抽出了身,我在村里开了个手机店。”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很多青壮年劳力进城务工,“老人农业”甚至无人种地的矛盾日渐突出。为此,河南省在农民自发和政府引导的双重推动下,出现土地大规模流转,整合各种要素实行集约化生产,为未来继续保持高水平的粮食生产拓宽了道路。 据新华社郑州9月7日电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