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周末聚焦 开学了 上一版3
新学期 新生活 新起点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小学新生“小豆丁”
新学期 新生活 新起点
领到新课本,小学生活开始了。
军训很严格。
升旗仪式,先看看哥哥姐姐怎么做。
新学期第一课。

本报记者 刘伟平 王 红 文 宋 晔 图

“开学啦!”伴随着清脆的童声,空了整整一个暑假的校园突然变得热闹起来:

教室里,是花儿一样饱满圆润的面庞;操场上,飞过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课堂上,郎朗的读书声让人心神荡漾……又是一个新学年开始了。

面对新朋友、新课程、新环境……孩子们适应得怎样?连日来,记者走近省会小学、初中、高中一年级新生和老师,和他们一起体会新学期、新生活。

泪笑交织第一天

9月4日,周二,晴朗,微风。

对于多数人来说,这只是极为普通的一天,可对于互助路小学一年级新生来说,第一天上课可是个大日子。

7点30分,距预定的到校时间还有半个小时,一年级的“小豆丁”们已经在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的“包围”下涌进校门。

在一年级9班,班主任王可早已守候在教室门前,微笑着迎接新同学。

教室里,“小豆丁”们满怀新奇,只顾左瞧右看,可陪着孩子来的家长,则马不停蹄地忙碌,找座位、放书包、擦桌子、抹凳子……

7点48分,新生已经坐满了教室,家长们慢慢相继离去,同时不忘千叮万嘱:“要好好听课、要记得多喝水、要记得上厕所……”临走前,爸爸妈妈们总禁不住要趴在窗口再看上一眼;孩子们也眼巴巴地看着窗外,恋恋不舍。

此时,坐在第一排的杨淇萌已经开始抹起了眼泪。

“怎么了?”记者悄悄问她,小姑娘不好意思地小声回答:“我想妈妈了。”

可是,6岁孩子的伤心,来得快,去得也快。还没等记者想出安慰的话,周围小朋友的嬉闹声,已经吸引了杨淇萌的注意力。转眼间,原本还是完全陌生的孩子们,已经叽叽喳喳地挤在一起欢声笑语。

8点整,预备铃响了,班主任王可也送走了最后一批家长,走进教室。

“今天,对于我们班上所有的同学们来说,很特殊,因为从今天开始,你们都成为小学生了……”伴随着老师清亮的嗓音,纷乱的教室很快安静了下来。孩子们瞪大了眼睛,仔细听着老师的话:“同学们,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用耳朵去倾听,用眼睛去观察,而不是急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课间休息时,老师带着小朋友们熟悉校园环境,告诉他们自己的班级是第几间教室、男女厕所在哪里等,并且反复提醒孩子们要注意安全,下台阶时要小心,不要在楼梯追逐打闹,接水喝要打开蓝色标示的温水龙头、务必不能触碰红色龙头……事无巨细,不厌其烦。

语文、美术、数学……一个上午很快就过去了。

10点30分,虽然离放学还有一段时间,校门外,已经有许多家长翘首以盼。有的爷爷奶奶早上送了孩子就没离开,一直等在校外;有的是爸爸妈妈特意请了假赶来。

11点,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着队走出校门,秩序井然。

孩子有没有哭?上课情况怎么样?在班上有没有发言?……爸爸妈妈们几乎都是憋了一箩筐问题。和家长们不同,小学生们大都一边走一边兴奋地讲述半天以来的见闻,认识了好多小朋友,老师很好……

看着“小豆丁”们脸上的笑容,家长们这才放下了心。

初一“00后”

开启多彩新生活

“初中生活,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样。”9月5日,在郑州外国语中学7年级2班,代班长王瑞琛说话很干脆。

“虽然事先也有思想准备,可我还是没想到,军训可真累啊。”王瑞琛脸上泛起害羞的红晕,“练习站军姿时,我居然第一个就站晕了,实在太糗了。”

她的话音还没落,周围的同学们已自发围拢过来争着说军训时的故事。王瑞琛一个个介绍,这是我们班的“军刀姐”、这是“大胖”、这是“菲姐”、这是“沈美女”……开学才三天,你们就已经个个有外号了?面对记者的疑问,同学们嘻嘻笑着,异口同声:“这样才亲切啊!”

采访中记者发现,初一新生中,有大半都是2000年上半年出生的“00后”。

或许是因为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们对友情的渴望似乎更为急切。

“我想在初中收获很多很多的朋友。”王瑞琛关于中学生活的憧憬,朋友排在了第一位。而她排在第二位的梦想,是初中生活能有很多不同的体验,比如拓展训练、国外交流生、社会实践……

翻开王瑞琛一天的作息时间表:6:00起床;7:10到校、早读;12:00放学;14:20到校;17:40~18:30晚自习;19:00~21:30复习、预习。“时间安排得好满啊。”面对记者的感叹,王瑞琛不以为然:“初中功课当然会更重了,不辛苦,哪里能有收获?”

原来,在人们眼中似乎颇为娇气的“00后”,有着属于自己的执著。就像初一新生张嘉玮在开学第一堂语文课上所写的即兴短文:

大海,在很多人眼中是平淡无奇的,十分常见。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自己心中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呢?

我是一名初一新生,但是我却见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片海洋。在小学到初中的路上,我翻过无数座山峰,破开了无数块阻挡我的岩石,今天,我终于可以自豪地站在这片属于我的海岸上大声地说:“我终于见到了属于我的大海。”

高一“小书虫”:迎接新挑战我准备好了

从外国语中学出来,走进郑州十九中高中部,从初中跨越到高中,紧张的气氛扑面而来。

离下午上课还有30分钟,高一年级的杨硕正在班里和同学们一起办黑板报。今年中招考试,杨硕考出了605分的好成绩,问起刚刚开始的高中生活,他说:“比原来生活节奏快了很多。”

杨硕家在陇海路昆仑路附近,离学校不是很远,完全可以走读,可他选择了住校。“我不想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路上。”杨硕盘点了一下自己一天的时间表:早上5:30起床看书,6:20~6:40跑早操,之后是早饭时间,等到7:10走读生进校后便开始早读。“这样一来,我会比走读生多出来时间读书和锻炼身体,两全其美。”

杨硕从小喜欢看书,每天都要看书到很晚,学校晚自习后,他总要等宿舍催着休息才从教室离开。

或许真的是因为生活节奏变快,在和杨硕聊天过程中,明显觉得他语速很快。“班上同学都说他说话又快声音又低,很有周杰伦的范儿。”同学孟欣蕊爆料。听到这里,杨硕不好意思地笑了。“说快一点可以节省时间嘛。”

虽然高中生活比初中要紧张很多,但杨硕并没明显的不适应。“我喜欢和竞争对手比赛的过程。”杨硕说,在初中时,他就习惯给自己定下学习目标,在周围找对手,暗自下决心超越对方。从初中到高中,自主学习的时间多了,他也有更多的空间安排学习和生活。新学期,新起点,对他来说,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我准备好了。”杨硕自信满满地说。

新班主任:和孩子一起成长

迎来新学期的,不只是一年级新生,还有和他们一起上任的新老师、新班主任。外国语中学的关瑞就是其中一位。

见到关瑞时,这位新班主任刚刚下课,手里的课本还没来得及放下。就连接受采访时,也是回答完一句便低头批改学生的英语作业。

别看关瑞才25岁,已是一名有经验的老教师了,从业四年的她刚刚从初一教到初三送走了一届毕业生,但当班主任她还是第一次。“最大的感觉是忐忑。”关瑞用这两个字形容新上任班主任的感受。每次到班上看着那么多学生,就觉得自己身上全是责任。即使已完整教过一届毕业生,当班主任对她来说还是从头开始一切新鲜。

“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吧。”关瑞说,年轻有时候反而是自己的优势。私底下,学生们见到她时会跟她开玩笑、做鬼脸,完全把她当成了“大姐大”,并没有想象中威严的班主任“吓退”学生的情形。说到这里,关瑞笑着吐了一下舌头。

表面的轻松却是背后十倍的努力换来的。关瑞说,自从接任班主任以来,时日虽不多,但她从没在晚上11点前睡过觉,除了备课,批改两个班级一百多本作业,还要详细计划第二天班里的具体事务。早上6点起床,6点半到校,先把教室大概收拾一下,迎接学生的到来。每天除了自己的两节英语课,还要巡视教室的卫生和上课情况。

学生们犯错时,这位大姐姐从不含糊,也会板起脸批评,甚至会给他们小小的惩罚。比如有学生迟到了,就让他给大家唱首歌,看似简单的小惩罚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此举一出,迟到的学生明显少了。

“最开心的就是同学们争得荣誉、被表扬了。”军训结束,她带的班级获得了“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关瑞和同学们捧着流动红旗,别提多高兴了。“那是我们班挣的第一个荣誉,比我自己拿奖都要开心。”

尽快适应新环境听听专家怎么说

进入新学期,一切都是新鲜的,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要怎么去适应、尽快融入其中呢?听听专家们怎么说。

高中:

多交朋友主动沟通

养成自主学习好习惯

升入高一,同学们要面对难度更大的课程、更激烈的竞争、更长的在校时间,这些都要求高一新同学树立勤奋意识、克难意识,做好承受压力、经受挫折、忍耐寂寞的心理准备。郑州十九中副校长孙广兰建议高一新生,进入新环境多交新朋友,尽快融入集体,常与老师、父母沟通交流。此外,较之初中阶段,高中阶段的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同学们不能再依赖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最好能够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初中:

童年迈向青少年

适应集体生活最关键

外国语中学七年级年级长李霞表示,七年级学生不仅仅是在年级上升了一级,更是完成了童年至青少年的跨越。进入初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逐渐增多,家长们要改变孩子上小学时的习惯,适当放手,帮助他们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在督促孩子学习时要“先提醒,再监督”。上了初中,不少学生需要住校,也有一大部分孩子中午在学校度过,家长们要引导孩子适应集体生活,使孩子更懂得团结合作、助人为乐、关心集体、礼貌待人等。

小学:

孩子“怀念”幼儿园

家长适时引导多关心

互助路小学校长张严明表示,幼儿园教育是在游戏和活动中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小学教育与之相比,知识性较强。一些小学生刚入学时好奇心强,上学特别积极,可是没过多久,热情就冷淡了,特别想念幼儿园,不愿意上学。这说明孩子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还在怀念幼儿园的生活方式。此时,家长要多关心孩子,关注孩子的点滴变化,多跟孩子谈心,了解孩子遇到的困难,帮他解决困难,还可以讲讲身边同龄孩子的故事,或者童话故事,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增强信心,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