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三尺讲台严爱相济
一声老师一生情谊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
2011年市级财政决算的决议
我市今年农机补贴
比去年增加1936万
城乡贫困空巢老人
可享爱心大“礼包”
共青团温州市委
驻郑团工委成立
比利时“童话大王”
郑州爱童园讲故事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三尺讲台严爱相济
一声老师一生情谊
互助路小学,孩子们在“趣味课堂”快乐学习。 本报记者 宋 晔 摄
9月8日,郑州外国语学校在教师节前夕为6对新人举行集体婚礼。 本报记者 刘伟平 摄

三尺讲台严爱相济

一声老师一生情谊

本报记者 王 红 刘伟平

又是一个教师节来到。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走下讲台,教师们其实也有着千千万万普通人同样的世俗生活,有着自己的苦辣酸甜。

教师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近省会一些普通教师,不谈他们的奉献和耕耘,不说他们的功绩和付出,只想听听他们自己的故事,生活中微小的喜怒哀乐。但老师们关注的话题,无论是欢喜或担忧、甜蜜或酸涩,永远都和学生密切相关,他们的生活,已和这份职业血脉相连,无法分割。

每个孩子都是“发光体”

“我是小小一粒米,身披一件水晶大衣。我的身材是椭圆形的,迷你又性感。我有许多的兄弟姐妹,当我们洗了热水澡、蒸了桑拿浴,大家都会变得白胖胖、香喷喷,亲亲热热挤在一起……”

说起教师生涯中的喜悦,互助路小学三级教师梅昕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随口念出这段7年前学生作文中的一段文字。时隔多年,这段优美的文字还深深印在梅昕心里。

梅老师说:“常常有家长抱怨孩子不会写作文,其实孩子们需要的,往往只是更多的引导和适当的启发。比如,这篇作文《一粒米》,是在小学三年级的一堂作文课上,我拿了一把大米,带着孩子们一起观察、一起想象、一起讨论,通过看、听、摸、嗅……孩子们讨论得很热烈,就连家长认为不会写作文的孩子,也能写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比喻和观点,那种惊喜,更加出人意料。”

从教17年,梅昕说:“我有越来越深的体会,千万不要小看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每个孩子其实都是隐藏的发光体,有了适合的引导,他们都会灿烂明亮。”

成绩不是唯一衡量标准

“有些家长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了,似乎孩子的成长除了学习就没有其他。”记者原本是想让孙红霞老师谈谈自己的个人生活,可她一落座就不由自主说起对学生的担忧。

孙红霞是互助路小学六年级教师。“开学第一堂课,有学生没带课本,我问孩子为什么,孩子理直气壮地回答,因为昨天妈妈没有帮他把书放进书包。这是六年级的孩子啊,却连书包都不会整理;更有甚者,12岁的孩子,刷牙时妈妈连牙膏都会替他挤好。”

说着说着,孙老师的眉头越锁越紧:“我们做教育,为的是让孩子像小树一样茁壮生长,可是,难道只有学习成绩是衡量孩子成长的标志吗?现在一些家长,对孩子唯一的考量就是学习成绩,生活能力、道德品质、处事能力几乎忽略不计。”

“对孩子来说,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同样重要,让孩子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须学好的一门课。”孙红霞说。

中牟300万重奖

教育工作先进

本报讯(记者 卢文军 通讯员 田金敬)8日,中牟县召开教师节表彰大会,拿出300万元重奖先进。

该县对中牟一高、中牟二高、中牟四高、中牟职专、中牟一职高5所学校予以表彰,分别奖励60万元、40万元、40万元、20万元、20万元,并对校长各奖励两万元。同时,对400多名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名教师、首席教师,13个尊师重教先进单位,10个教育强乡镇创建工作优秀单位,9个教育强乡镇创建工作先进单位,19个尊师重教先进村进行了表彰和奖励。

今年,中牟县计划投资1亿元,率先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投资1亿元,在新老县城新建两所以上中小学,明年秋季实现招生;投资3200万元,改善高中办学条件;投资1300万元,提高职业学校办学水平;投资1610万元,对12所农村中小学校舍进行改造,以缓解城区和部分乡镇入学难问题。

新郑表彰奖励

615名优秀教师

本报讯(记者 高凯 通讯员 刘象乾 王忠玉)教师节前夕,新郑市召开大会,对615名优秀教师进行表彰。

该市共对新郑市第二中学分校等7个先进集体给予共计15.2万元的现金奖励;对优秀高中校长、高三优秀班主任、教研室主任共20人,给予每人1万元奖励;对29名高中优秀班主任,给予每人6000元奖励;对80名高中优秀教师给予每人每月发放500元津贴的一年奖励;对高中以下各级各类学校优秀校长、班主任及教师等共计30人,给予每人1000元奖励;对30名在农村偏远地区的优秀教师给予每人1200元奖励。同时,对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给予通报表彰。

近年来,新郑市积极推进“科教兴市”战略,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教育教学质量连创佳绩,高考成绩连续21年在郑州市保持领先位次。

卫生教育有了

奖优济困基金

本报讯(记者 汪辉 实习生 张尧鹏 通讯员 袁征)日前,在郑州市卫生学校庆祝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华润河南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爱娟向该校捐赠100万元,成立“河南爱生卫生教育奖优济困基金”。

作为该校1983届毕业生,刘爱娟出资设立这一基金。基金资助对象为郑州市卫生学校在校师生及毕业后在郑州市卫生系统工作的该校校友,分为名师奖教金、优秀学生奖学金、贫困学生助学金和贫困校友济困金四种。

站上讲台 我就有了沉甸甸的责任

听张碧博讲课,完全想象不到她是郑州外国语中学的一位“新”教师。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妈妈给我说过:海。哦,山那边是海吗?……”在外国语中学七二班的讲台上,她抑扬顿挫地朗诵着;讲台下,孩子们全神贯注地倾听着。40分钟的一节课,设问、提问、引申、讨论……从讲课的语调到课件的画面,她牢牢牵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

你真的是今年刚刚大学毕业的新老师?面对记者的质疑,张碧博微微一笑,周身依然散发着课堂上特有的自信和笃定:“我是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今年的应届毕业生,今天是我新学期开学第一节课。”

谈起做老师的最大感受,张碧博觉得自己需要有太多知识和经验充实。“以前做学生的时候,常常听人说,要教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才行。可只有自己当了老师,才深深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和老师付出的努力。比如今天给孩子们讲的课文是《在山的那边》,我不但要逐字逐句研究课文,还要对作者的成长背景、主要作品、行文风格甚至相关联的古诗、俗语都要尽可能地熟悉、整理,一堂40分钟的课,备课就要七八个小时。”

记者随意看了一下张碧博的作息安排,她除了负责初一两个班级的语文课程之外,还承担了一个班级副班主任的工作,一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从早上7点10分到校辅导早读,一直到晚上11点半回宿舍,全是围着学生转。

从学生到老师,怎么能转变得如此迅速?张碧博说:“世上做任何事都没有捷径,只有反复学习、反复练习。一旦站上讲台,看到孩子们期盼的眼神,你就会感到教师这份职业带来沉甸甸的责任感。”

善于观察 多听听孩子心里的声音

“适应新环境,孩子们也需要一个过程。”刚从教室里出来,十九中七九班班主任黄洁如此感慨。

“班上有个孩子想家,一天找我了五次非要回家。”黄洁向记者讲起一个事例。刚入学想家是正常现象,但这个学生闹了好几天,就是不愿意住学校。经过耐心询问,学生道出了原委。原来他在暑假期间对牙齿做了矫正手术,入学后还戴着牙套,每天晚上都要取下,第二天早上再戴上,晚上睡觉还要戴上一个像“面具”的治疗器械。因为怕新同学笑话,他每天回到宿舍后都要等到熄灯了再躲到角落里捯饬半天。黄洁听了这些,反而放心了不少:“只要没有心理上的障碍就好。”

私下里,黄洁找到那名学生同宿舍的同学,讲明了情况,希望他们多理解这名同学。孩子们听后个个拍着胸脯说:“老师你放心吧,我们怎么可能会笑话他呢,以后我们会好好帮他的。”之后,这名戴牙套的学生再没找过黄洁,跟其他同学相处得很好,脸上的笑容也展露开来。

“孩子刚从小学到初中,进入一个新环境,还要住在学校照顾好自己,会有很多不适应。”黄洁说,这就需要老师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多跟学生聊天,拉近师生距离,多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对学生细致入微的黄洁,其实只有25岁。“我是班主任,但私下里,好多学生见到我都会手拉手,我们像兄弟姐妹一样,这样最大的好处就是和他们没有太大的隔膜。”说到这里,黄洁笑着的脸上露出了两个小酒窝。“每天的气氛都是其乐融融的,我相信,在这样的集体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会更快乐。”黄洁自信地说。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