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新郑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凝聚共识 开创“三化”协调发展新局面
扎实做好电力工作
确保经济上新台阶
新型社区势正劲
新郑庆祝教师节表彰先进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型社区势正劲

本报记者 赵 丹

金秋清晨,记者驱车来到薛店镇常刘村,阳光下,一排排外观漂亮、设计新颖的居民楼错落有致,绿色的行道树和草坪点缀其中,小鸟在枝头叫个不停,还有悠然自得的老人、嬉戏玩耍的孩童,中心广场上嵌入式喷泉,更是为雅致的社区添了几分灵动……

这样的美景在新郑不止一处,无不让人感叹该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所付出的努力。

回顾这五年新郑市的城镇化建设,该市立足长远,城乡面貌得到了显著改善。首先是不断完善规划体系,完成了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修编,率先在全省实现“三规合一”;同时启动并强力推进新郑新城建设,发展框架基本形成;并高标准建成北环路、中华北路、神州路等11条市级道路,改造人民路、新华路、中华路等31条主次干道和68条背街小巷。更值得新郑人民关注的是,与省会对接的郑新快速通道即将竣工通车。

五年耕耘,五年收获。新郑市城乡环境持续改观。占地600亩的轩辕湖水库给市民娱乐休闲提供了好的去处,新增147万平方米的城市绿地把新郑装扮得更加漂亮,新建、改造894公里的农村公路让村民出行更加便利,“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解决了农村居民安全饮水的问题。202个村级垃圾收集点的建成,积极推行“村收集、乡清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让农民的居住环境更加整洁优美。

“做梦也没想到能住进楼!俺可开心了,这里空气也可好!”“我们这个社区是统一规划,配套建设有游园、广场、图书室、幼儿园、便民服务中心。村里还大力发展运输业等其他产业,村民手中有了钱,咱农村一点儿也不比城里差。”   

一句句心声、一张张笑脸,搬进新型社区的农民各个心里乐开了花。

过去的五年,特别是近年来,新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取得了突破。薛店镇常刘中心社区,辛店镇阳光花园,孟庄镇肖韩社区、鸡王社区等21个新型社区建设进展顺利。

不但要让农民居住环境城市化,还要让农民的公共服务、就业结构和消费方式更加城市化,这是新郑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实现“四个城市化”的发展目标。

十七大以来,新郑农民的保障体系更趋完善,转移农村劳动力11万人,提供城镇就业岗位4.4万个,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累计新建、改造乡镇卫生院、标准化村(社区)卫生所215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7%,农民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建成乡镇文化站13个、村文化大院291个,农民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

在发展上,没有机会可以等待。唯有与时间赛跑,更好更快,才能赢得先机和主动。新郑市高瞻远瞩,科学决策,对该市未来五年新型城镇化建设绘制出了一张美好和壮丽的蓝图: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围绕“三化”协调,推动城乡统筹、一体发展。

70多岁的苗欣夫妇住进居宜新城社区的新房里。 本报记者 刘栓阳 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