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15
16
现代诗坛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15

在玉阳峰上行走,但凡是留下商隐记忆的地方,寄寄都觉得特别留恋,这是一种神奇的感应,孩子好像对这片陌生的土地有着天生的熟悉,而且由衷的喜爱。

弟弟承认,寄寄确实是哥哥的女儿,是半年前白云夫从长安带来的。商隐在玉阳山上和女冠爱得死去活来,母亲和弟弟也知道大概。这家人的好处在于,对于这样的情事,家人们既不打听,也不反对。他们相信,商隐做的,就是对的。在家庭中有这样的地位,实际上是增加了他对家庭的责任。当白云夫将寄寄带来,母亲一眼就认出了这是自己的孙女,疼爱有加,恨不得天天抱在怀里。寄寄也懂事,每当关口,将奶奶叫得身心慰帖。弟弟与妻商量,哥哥新婚,又是高干女婿,刚中进士,若传出有个私生女,不但对仕途不利,还会影响家庭,于是就将寄寄认作自己女儿。

弘农辞官后一直没有正式工作的李商隐再次赴京重新参加吏部的选拔考试,考试通过,再次当上京官,被派往秘书省,品阶为秘书省正字,职级为正九品下阶,与3年前被授予的秘书省校书郎相比,从正九品上阶降到了下阶。

人家都是升官,他是不升反降。

朝政走势,正在朝着对李商隐有利的方向发展。李德裕用人之际,求才若渴。岳父王茂元正在受到重用。像商隐这样有匡国之志,兴国之才,有着地方工作经验,又两度考入中央机关的曾经名震东都的青年才俊,谁不想重用?何况当年牛党执政时曾经受过政治迫害,虽然陈正章也曾在德裕宰相耳边吹过一些不利于商隐仕途的邪风,但李宰相顾的是大局,虑的是天下大事,不会计较。反而觉得陈正章小人出身,所诋毁者,大抵该是正人君子。

在崎岖坎坷中跌跌撞撞行走许久之后,终于走上坦途,充满光明的仕途前景正在商隐面前徐徐铺开,也许在某一个早上,李商隐的名字,会在武宗的提拔名单里排在前列。

就在这个时候,在长安纷纷扬扬的大雪中,商隐的母亲去世了。

在唐朝,为父母丁忧是大事。政策规定,公务员父母去世之后,孝子要守孝三年,不得担任公职。李商隐只得暂时辞去在秘书省的职务,告别那些凝聚着先人智慧和经验的典籍,回乡丁忧。当已经不再年轻的李商隐再次离开秘书省,在门口回首凝望时,他的心中,该有千丝惆怅。

在荥阳,他守着父母的坟墓,读书。思考。在叔父李逸墓前默读自己的骈文,在红颜何花的坟侧吟诵自己的诗篇。虽然也打听京城的消息,但那里,那个国家政治、军事、经济的中心,一天天离自己远去了。

会昌元(841)年,寄寄在济源夭折。

那一年,济源流行天花,可怜的寄寄出了一身红疹,在名义的父母,实际上的叔婶的痛苦中,在对亲生父母本能却不明晰的思念中闭上了自己纯洁的明目,从此再也没有睁开。

如今,母亲去世了,寄寄夭折了。商隐要办一件大事,这件大事包括:

1.迁祖母遗骨到怀州祖茔与祖父合葬。

2.给堂叔李逸重修坟墓。

3.迁大姐徐氏遗骨与姐夫合葬。

4.迁二姐裴氏遗骨由获嘉到荥阳。

5.迁寄寄遗骨由济源到荥阳。

办这样的大事,那是需要大笔花销的,商隐积蓄不够,缺口很大。看着紧蹙眉头的丈夫,王氏把自己的陪嫁,还有自己心爱的首饰全部变卖,又到娘舅家借了一笔,凑齐了款项。

李商隐耗时半年,奔波黄河南北,嵩岳东西,终于完成了父亲的,也是自己的一桩心愿。从此,檀山荥水,成为李商隐的生根之地。

站在荥水之侧,看清流东去,背依檀山丘陵,听秋风西吹,商隐流连在迁安的新坟之间。亲人入黄土,合家再团圆,不论阴间阳世,都了却了一桩心愿。每迁一坟,商隐就痛写一篇祭文,篇篇痛楚,字字心伤,凄恻悲怆,声哽音咽。

迁葬完成,李商隐身心放松,马上病累在床,爱妻王氏不离左右,官家小姐成为夫婿床前仆奴,侍奉商隐日渐恢复。

京城风云变幻,牛党执政,李党倒台。

李商隐的荥阳老乡,聪悟绝伦。唐元和十五年考中进士,不久即通过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考试。吏部调选,又通过书判拔萃科考试,两年连中三科,比商隐同志五考三试才进入干部队伍强太多了。李德裕当年出镇浙西,首先选拔的就是郑亚,因为郑亚的智能人品在当时都是拔尖的。这个时候,命运已经注定了郑亚必然成为李党的骨干。随着李德裕的起落,郑亚也在晚唐的官场上上下。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