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新郑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两新城比翼齐飞助跨越
历练干部为
新郑城市管理建言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
中心领导到新郑调研
我爱我家
湖畔秋色胜春晖
算好新型社区建设“六本账”
走好“三化”协调发展路
“双节”前夕话廉政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两新城比翼齐飞助跨越
在龙湖宜居教育城,宜居宜业皆风景。
新郑新城

本报记者 刘 冬 实习生 王远洋 刘栓阳 文/图

丰收之秋,回眸过往。黄帝故里的一枝一叶都沁润着发展的味道,一砖一瓦都闪耀着跨越的光芒,一点一滴都饱含着新郑广大干群的心血和汗水。

十七大以来,新郑市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而新郑新城和龙湖宜居教育城的拔地而起,不仅体现了新郑人坚韧不拔的精神,而且展示了新郑人“三化”协调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在过去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郑州向北、向东、向西拓展均已形成相当的规模,如今的南区步入了崛起的征程。作为郑州的南大门,新郑市抢抓机遇,大力实施“融入大郑州、融入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承接郑州产业辐射”的“双融入、双承接”战略举措,促进产城融合、一体发展。作为辐射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新郑新城和龙湖宜居教育城,无疑是发展的大舞台、大平台、大空间。

规划是城市的灵魂,规划超前、规划先行、一切按规划办。新郑向国内外广发“英雄帖”,邀请世界知名的规划设计研究院为新城“量体裁衣”。

一个地方能否又快又好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往往是基建。新城的崛起,同样有赖于基础设施的完善。领导在一线指挥、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进、成效在一线检验……新郑人的实干、重做,使一项项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提前完成,干一项工程,做一个精品,树一种品质。若按正常市政道路施工模式,一些工程项目至少需要3~5年的工期才能恢复路面通行能力。“通过基础设施的跟进,保证新城有一个更为适宜的交通环境和人居环境。”新郑市相关负责人表示,路网、绿地、排污、公园等民生项目建设,涵盖了城市建设功能,为居民生活提供了必要条件,也势必带动新城快速崛起。

新城在建设中始终牢牢抓好一项重点工作——新型社区建设,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领导分包、部门帮扶、社会参与,在积极改善群众生活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多方面地增加群众致富渠道。如今,家门口的公园变漂亮了,读书看病方便了,超市、银行、洗衣店、美容美发店等商业设施也逐步齐全了。不经意间,生活越来越方便了,不出10分钟,就可轻松实现购物、休闲、娱乐,“足不出户”享受都市生活。

城美了,超出预想的带动作用让“城市”更加繁荣。龙湖已不仅仅是郑州最早的大学城,省内重点优质高中、初中、小学以及特教学校纷至沓来,高校建设各类研发机构和培训中心也频频落地。而区域性企业总部、大型知名品牌企业和高端服务业项目亦纷纷入驻新郑新城,并依托郑州新郑国际机场、郑许轻轨等区位交通优势,新郑新城成为郑州后消费生态旅游休闲城市。

翘首北望,风景这边独好。初秋的新郑新城景色宜人,漫步于绿树成荫的中华北路,让人神清气爽。轩辕湖两岸,一边是鳞次栉比的高楼,一边是诗情画意的湿地文化园,如此“构图”让这片土地充满神奇。而龙湖宜居教育城更是实现了旧貌换新颜的华美转身。一座座现代住宅拔地而起,河道变清了,环境也变美了。区域内呈现出一条涵盖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的完整教育链,商业、大医院等也逐步完备。

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沿海产业转移、郑州产业辐射,新郑综合保税区、富士康入驻为两座年轻的“城市”建设提供了重大机遇。而前不久刚刚签约的郑州华南城项目,无疑会让她们今后的发展展现出更多成熟的姿态。

无论是新郑新城,还是龙湖宜居教育城,行进并非顺水顺风。可喜的是,新郑善用精妙之手,聚合资金、人才、信息、技术等要素资源,巧解机制、体制、环境等瓶颈,在精心运作中建设两新城。这不仅改变了新郑的模样,也改变了无数新郑人的生活形态。随着新城崛起,新郑已经变得愈加美丽。而更值得期待的繁华未来,已经慢慢开启……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