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为当代农民立传
魏征和中牟县丞皇甫德参
小说鼻祖列子
明嘉靖五彩瓷器
还愿小记
qhq2922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站在苦难的门口(代前言)

“站在苦难的门口”,是儿子参加2009年湖北省高考自拟的作文试题,我立刻拿它作了本书前言的题目。

儿子高考一结束,我便瞒着他开始写这本书。书出版的时候,第一个感到震惊的将是我们的儿子。从现在起直到此书出版的这段时间,我们夫妇必须将此事瞒得密不透风,双方家人中也不能让任何人有丝毫察觉。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原因说来也简单,这是一本主要是写他的书,儿子知道了很可能不让写,此书便会夭折。而我和妻子晏紫却认为此书应该写,因为我们不仅仅是为儿子写,也是为与儿子同龄同代的孩子写,为每天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几千万中国家庭写。和市面上许多内容重复的亲子、励志、成功成才类书籍不同,这本书是写失误与教训,沉沦与挣扎,拯救与自救,理解与和解;写沦陷之后的浮升,写人和命运。

这样真实地写出并以这种方式写,我们确实感到有点对不起儿子,但不写出更对不起儿子,这是我与晏紫的共识。经历了之后,我们才强烈意识到中国早该有这样一本书,却没想到,突然有一天命运安排此书由我来写。我想如果我不写出,若干年内,恐仍将难有这样一本书问世。

绝望短信

“这小孩完了”,是我收到的一条短信,发信人是晏紫,“这小孩”是我们的儿子修远,读高一上,收信时间是2007年2月4日。那时,我正在37年前插队落户的宜昌县一个叫谭家冲的小山村里写作。那天我几乎一夜不眠。儿子出了“问题”,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家庭、学校以及周边亲友一切试图力挽颓势的努力均不奏效,儿子像一架失事飞机,带着巨大的惯性往一个我们不愿看到的低处坠落。

此前一个多月的2006年11月17日,晏紫就给我发来“修远情况很不好”的短信,“很不好”以至“完了”,都在预料之中,整整一个高一上半学期,儿子不听课不做作业只上电脑打篮球,上课就睡觉,怎么可能好又怎么可能不“完了”呢。

记得2006年初中毕业前夕,班主任把我叫到学校,当着我和儿子的面说:“徐修远聪明、优秀的神话已经破灭了!”语文老师第二天对我说:“你的儿子油盐不进。”又一天夜晚的学校操场上,副校长兼物理老师得知我是徐修远的父亲后说:“你的儿子软硬不吃。”现在回想,作为父亲,当初对儿子恼羞成怒地转述这个“八字标签”真是愚不可及,愤怒淹没了理智,它没能使儿子知“耻”而后进,反而成为他后来干脆自我放弃的催化剂。等到明白时错已铸成。而老师也没有意识到,有的时候,自己的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可以成就一个孩子,也可以毁掉一个孩子。

从表面看,儿子从一个优秀的学生滑落到“问题学生”只用了短短两年的时间,而实质是,由于我们的种种失误,这种滑落从儿子出生不久就开始了,无数失误的因累积成了“问题”的果,认识到这一点,我和晏紫用了16年的时间。

我这里说的“失误”,主要是指我们家庭教育的失误。因为这些失误,我们和儿子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以及无数不同内涵的泪水,以及无数个揪心揪肺的日日夜夜。

2007年2月初,我在乡下接到晏紫的电话,她说儿子要买一副新耳机,她不肯买,儿子马上就说我不上学了。她害怕了,说你问你爸,他同意买就买。儿子跟我打电话是很稀罕的事,这次电话却很快打来了。我在电话中断然拒绝。但我可以想象家中会是一种什么情形。在儿子的物质要求上,多少年来我与晏紫走极端,在晏紫,只要儿子学习好成绩好,儿子的任何物质要求无不满足;在我,因为不满儿子对物质的过于享受,不满晏紫对儿子物质要求的一概满足,便全力遏制。十多年里,儿子便也习惯了要什么东西只找他妈从不找我,我也就成了颇受他们母子腹诽的“没有爱心的父亲”。我从小受的是“严父慈母”的传统教育,这是从我父亲那里继承的,但用于如今的独生子女,作为一个当下的中国父亲,我失缺了拿捏尺度的能力。

果真,儿子不上数学课了。随后的几天,在乡下的我开始不断地给儿子和晏紫发短信。儿子很长一段时间就不与父母交流了,我们完全不明白这是因为什么,问他任何事情,他的回答永远是惹你恼火的三个字:不知道。决绝,冷漠。

儿子出生后刚满100天,就被我们送到郑州他姥姥家,回家时已经4岁半了。最令我们吃惊的是他强烈的“唯我”意识,任性、暴躁、自私,还有对周围人的冷漠。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