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史海拾珠 上一版3  4下一版
哲学家小道
以水为师
生息有缘
爱如幽静长河
古代那些幽默的判决
袁世凯早餐的秘密
赵奢夫妇的无情与有情
“卖萌宰相”晏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赵奢夫妇的无情与有情

秦国与赵国长平对阵。秦国的主将是白起,赵国的将军是廉颇。两人皆是大名鼎鼎、威震四方的人物,史书都分别为他们留下过浓墨重彩。因此,此二公对阵,肯定会有许多纠结与胶着。果然,白起勇猛,命士卒猛攻城池;廉颇睿智,命部下坚守城门不出。两军相持数月,难分胜负。其实,一攻一守,两位大将使出的均是高人之举。白起劳师远征,误不起时日;廉颇以逸待劳,打的就是消耗战。如此,秦军急了,便使出一阴招:用间谍四处散布谣言。说廉颇胆小,守着营垒不敢迎战,秦军不惧怕此人,怕的是少将军赵括。赵王听了谣言,深信不疑,便令赵括为将,取代了廉颇。

赵括走马上任之后,意气风发,便大刀阔斧地干了起来:颠覆原有规章,撤换先前官吏。白起闻之,先调遣奇兵,佯装大败;再暗地切断赵军粮道,让赵军离心。四十余天后,赵军饥饿,怨声滔天,赵括不得不亲自率兵,冲出城门一搏。此举正中白起下怀,于是伏兵四起,赵括被射死,四十余万赵军亦被俘,继而再遭活埋坑杀。也正是由于此役大败,让秦军长驱直入,围了赵国国都郸邯。如果不是楚、魏二国出手相救,赵国肯定难免一场灭顶之灾。

赵括出任大将之前,病入危局的蔺相如曾力劝赵王:此人不可重用。但赵王置之不理,还是命他为将了。那么,赵括何人?会使赵王如此任性固执?原来他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公子。

赵奢出身寒门,原本只是赵国一个征收田租的小官吏,但此公却在这个不起眼的位置上,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宰相平原君拒绝交纳税金,赵奢依法而行,一口气杀掉了他九个管事的家丁。平原君大怒,要杀了赵奢。赵奢却说:“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平原君听后,觉得此人颇有才干,不但没杀他,且推荐给了赵王,做了掌管全国赋税的官吏。因他做事公平合理,又不惧强权,使得民众富足,国库充盈。后来,赵奢又在外强入侵的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率兵抗敌,且屡建奇功,又成了一名保家卫国的战将。赵王封他为马服君,官位与蔺相如、廉颇在伯仲之间。

如此,我们就明白了,用现在的话说,赵括就是典型的“官二代”了。赵王之所以固执己见,无非是认了一个死理:“将门无犬子。”其实,赵王如何“认理”,已不重要,自己种的果子自己吃,是涩是苦都是活该。问题是赵括的父母,我们在此不得不说。

赵奢病故之前,曾对妻子说:“赵括聪明,却过于自负,读了不少的兵书,也讲得出许多的道理。但用兵打仗,是关乎生死的事,然而他却把这些事说得简单容易,如果赵国不用赵括为将则已,如用了,让赵军失败的一定是他。”很不幸的是,儿子被老子一言中的。赵奢的这番话语,是对儿子中肯的评价,也是留给妻子的一份遗嘱。所以,赵妻在赵王点将之后,也去力劝过赵王:“当初我侍奉赵括的父亲,那时他是将军,由他亲自捧着饮食伺候吃喝的人数以十计,被他当做朋友看待的人数以百计,大王的赏赐他也分给了军吏与僚属。而赵括做了将军,大王赏赐的金帛,他却带回家收藏起来,还天天访查便宜合适的田地房产,可以的就买了下来。大王他哪一点像他父亲?父子二人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封他将军领兵打仗。”见赵王决心已定,老夫人又抛出了一句硬话:“大王如果一定要派他领兵,吃了败仗,我们赵家不能受到株连!”

当然,赵王还是守信的,长平之仗大败之后,赵王确实没有株连老夫人。这样,又引发了很多非议:老子如此“诅咒”儿子,是不是不近人情不近人性?母亲如此撇清儿子,是不是过于无情过于自私?其实不然,这是一对情深义重的父母。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的希望,赵奢何尝不是如此?但能像他这样中肯评价儿子,不浮夸不美化的清醒者能有几人?至于赵奢之妻,更是让人仰视。她撇清儿子,看似自保,其实是想给赵王最后一击,使之清醒。假如一定要说她无情,那是因为爱子太深爱国家更深,可惜的是,这样的母亲能有几人?

每朝每代都有“官二代”,如果每朝每代能多涌现出一些像赵奢这样的夫妇,那将是家庭之幸,国家之幸!

摘自《幸福悦读》

刘爱平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