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版:新动脉 上一版3  4下一版
铁道经济
郑州铁路局
六次提速
郑州枢纽地位更凸显
汽笛拉响 千年古都始兴盛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汽笛拉响 千年古都始兴盛
新型动车

一部郑州铁路发展史,见证了郑州百年城建史。

郑州与铁路相伴而生,共生共荣。

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中写道:“城市不会泄露自己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手纹一样藏起来,它被写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护栏、楼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线和旗杆上……” 铁路,就像郑州掌纹中的生命线,明朗深长,生机盎然。

“郑州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铁路改变了郑州的城市气质和形象,正是有了铁路,带来了郑州的百年巨变。

19世纪末,在时任两广总督张之洞的建议下,清政府决定修建从卢沟桥到汉口的卢汉铁路。由于郑州最适宜修建黄河铁路大桥,卢汉铁路最终取道郑州。1906年,卢汉铁路通车,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唯一铁路干线。郑州火车站一带迅速成为商贸业最红火区域。

卢汉铁路修到郑州不久,我国铁路东西大动脉陇海铁路的前身——汴洛铁路,开始从郑州火车站向开封和洛阳修建,并于1909年12月建成。两条铁路建成通车,并在郑州交会,构筑成中国铁路史上首个“黄金十字架”,当时名不见经传的郑州,一跃成为我国铁路网的重要枢纽。

20世纪初,铿锵驶过的铁路,吸引了大批商人来郑办厂经商。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现在的大同路、德化街上已是商铺林立、车水马龙,郑州逐渐成为中原腹地物资集散和交流的重要商埠。

郑州的铁路发展,先后经历清政府统治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一直到1948年10月郑州解放,成立郑州铁路管理局,才真正迎来了郑州铁路大发展的良机。

新中国成立初期,历经战乱的郑州尚未恢复元气,铁路建设就已被当做重要任务提上日程。1952年10月31日,毛泽东主席在时任铁道部部长滕代远的陪同下视察郑州,看到郑州火车站竟然用席棚作售票室、候车室,他长叹一声:“我们欠债很多唉。”并当即提出,要加快郑州车站基础设施建设。

1956年,国家拨专款113万元,对郑州车站客运站进行改造,一座当时全国一流的候车大厅拔地而起,旧中国留给郑州火车站的破旧面貌一扫而光。

1958年至1965年郑州铁路局管内铁路建设也迎来较大发展。3公里长的新黄河双线铁路特大桥、京广复线、陇海线郑州以西复线依次通车。1966年至1976年期间,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河南境内仍建成了焦柳铁路焦枝线月山——魏集段、平顶山——宝丰等铁路。

1989年,郑州北站成为我国铁路首个综合自动化编组站。1991年,郑州北站作业过程已全部采用微机管理,自动化程度、编组作业量和效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999年12月28日,郑州火车站主站楼落成开通。郑州车站既是铁路特等客运站,也是全路最大的旅客中转站和行包中转站,被誉为中国铁路客运的“心脏”。

得益于郑州这一重要的交通优势,1953年,河南省政府驻地由开封迁往郑州,不仅进一步促进了郑州铁路的发展,更改变了郑州的城市格局。此后郑州被列入全国重点建设城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郑州城市布局在相当长时间内基本围绕铁路线而展开。郑州的工业迅速发展,建设六大国棉厂时,许多外地人都是乘火车来郑。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