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版:新动脉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铁路发展史上六大里程碑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铁路发展史上六大里程碑
大事记

本报记者 张丽霞 宋 华 文 宋 晔 李 焱 唐 强 图

郑州火车站

历尽百年沧桑

1904年3月,北邻滔滔黄河、南依巍巍嵩山的中原重镇郑县,鸣响了自古以来的第一声火车汽笛,卢汉铁路正式建成通车。1906年2月,陇海铁路郑县段也修建完成,此时纵横南北的卢汉铁路和连贯东西的汴洛铁路交会于郑县这个小城,仿佛一夜之间,郑县成为了重要的交通枢纽。

1952年10月31日,毛泽东主席莅临郑州车站视察,对郑州车站建设作出指示,从此,国家对郑州车站建设投资逐年加大,站舍不断更新,站场逐步扩容。如今的郑州车站,主站楼南北长192米、东西宽56米,占地约1万平方米,覆盖11条股道的2.4万平方米的候车大厅可同时容纳2万多名旅客。3000多平方米64个售票窗口的售票大厅是改造前的10倍。4条地下通道横贯东西,旅客行包邮政各行其道。

2010年1月30日,郑州车站西出口投入使用,极大方便了旅客的购票及出行,也使得郑州车站的日发送量由原来的7万人提升到85000人左右,高峰期发送13万人。

郑州北站

全国路网“心脏”

郑州北站1955年开工建设,1963年1月1日正式建站。

郑州北站是亚洲解编能力最大的编组站,其调度指挥系统是枢纽的心脏。1986年,智能调度指挥系统投入建设,后来历经YIS系统—SMIS系统—V2.2的逐步升级,从日均办理5900多辆到约36000辆,作业量和解编效率跃居世界领先水平。

郑州北站,维系着一条通往港澳的“生命线”。1962年12月11日,第一列向港澳地区运送鲜活货物的755次列车从这里出发。从此,这趟列车每天准时开行,风雨无阻,源源不断。

1994年,郑州北站全站863组道岔全部实现电气集中联锁控制,彻底结束了人工扳道的历史。如今,素有“亚洲第一峰”美誉的郑州北站下行驼峰采用了全路最先进的TW-2自动控制系统,其中进路的自动排列就是基于道岔集中联锁控制功能的实现。在车站行车设备中,计算机联锁设备的上马,使信号员轻点鼠标就能完成道岔转换、进路排列及信号开放。

郑州东站

亚洲最大火车站之一

2009年6月29日上午9时,郑州人期盼许多年的郑州东站工程正式启动。

郑州东站是北京至郑州、武汉、广州客专和徐州至郑州、兰州客专的十字交会点,共设32股道,站台16座,其中京广客运专线在西侧贯通,设京广场16股道;城际场4股道,在中部贯通;徐兰客运专线在东侧贯通,设徐兰场12股道。

郑州东站整体形象简练干净、厚重朴实、浑然一体,犹如宏伟的城市雕塑。作为我市重要标志性建筑,东站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以“城市之门”的建筑形式为主题,突出“莲鹤方壶”、“双连壶”的和谐构图,体现出中原文化“沉稳、厚重、大气磅礴”的精神。

石武客专郑州至武汉段通车后,作为亚洲最大的火车站之一——郑州东站,届时将为乘客提供最便捷的高铁出行服务,旅客将通过东西南北四条匝道乘车,在落客区进入高架候车厅。整个车站站房建筑地上地下共分五层,其中地上三层为铁路,自上而下分别为高架进站层、站台层和地面出站层,跟机场一样采用“高进低出”的进出站方式。

石武客专

一路纵贯南北

2008年10月15日,石家庄至武汉铁路客运专线奠基仪式在郑州市郑东新区举行,正线全长840多公里的石武铁路客运专线正式动工。

线路北起石家庄南站,南至武汉天兴洲大桥北岸,正线全长840.7公里。另新建郑西客运专线直通线39公里。由铁道部和河北省、河南省、湖北省合资建设,建设总工期4年半。其中,河北省境内203公里,河南段507公里,湖北段130公里。

石武客运专线建设总的目标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竣工通车后,石家庄到郑州的行车时间,将由目前的3~5个小时缩短到1个多小时;石家庄到武汉的行车时间,将由目前的6~9个小时缩短到3个多小时。

石武客运专线是我国“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中“北京、广州、深圳”客运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将与京石、武广客运专线连成一体,组成全长2120公里的京广客运专线,形成一条与京广铁路并行、纵贯我国南北、线路里程最长、辐射范围最广、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大能力快速客运通道。

城际铁路

拉近中原城市群

郑州到省内8个地市的城际铁路目前有3条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

在我省中原城市群城际铁路网规划中,先期规划的8条城际铁路线分别为:郑州—洛阳、郑州—开封、郑州—平顶山、郑州—新郑机场—许昌—漯河、郑州—新乡、郑州—焦作、郑州—济源,以及连接新乡—焦作—济源—洛阳—平顶山的环线铁路。目前,郑州至开封、郑州至焦作、郑州至机场线均已在建。郑开城际铁路已完成全线桩基95%、承台70%、墩身60%;一半桥梁一半路基的郑焦线,路基已完成50%,黄河桥主桥桥墩已经完工,主桥加引桥桥梁桥墩完成70%;郑州至机场线地上段全面开工。郑开城际全长52.497公里,全线开设郑州东、郑信路、绿博园、运粮河、宋城路五个站点,预留中医学院、白沙等9个站点;郑焦城际全长77.79公里,全线设郑州、海棠寺、南阳寨、黄河景区、武陟东、修武西、焦作共7个车站;郑州至机场线全长43.02公里,全线设郑州、郑州东、经开、枣林(机场北)、新郑机场共5个车站。截至今年7月底,3个在建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60.52亿元。

★ 1928年6月,国民政府将北京改为北平,京汉铁路改为平汉铁路。

★ 1945年8月,陇海铁路连云港——天水全线建成。

★ 1948年10月,郑州解放。中原陇海、平汉铁路联合管理委员会成立,建立联合委员会党委。12月,陇海、平汉铁路职工总会筹委会成立。

★ 1949年1月31日,郑州成立陇海、平汉铁路管理局,同时成立中共陇平铁路管理局委员会。3月11日,郑州铁路管理局成立,管辖区东至徐州北,南至汉口,西至天水,北至石家庄。同时,成立郑州铁路管理局政治部。

★ 1950年8月,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郑州铁路局工作委员会。

★ 1953年2月,成立郑州局纪律检查委员会。

★ 1954年7月,郑州局接管宝兰线并成立天水分局。12月天水分局划归兰州局管理。

★ 1957年6月15日,铁道部郑州铁路管理局改为铁道部郑州铁路局。11月,京汉、粤汉两条铁路联接,命名为京广铁路。

郑西高铁 一线横连东西

2010年2月6日11时25分,满载旅客的G2003次国产CRH2“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列车,作为郑西高铁郑州的首发列车,从郑州火车站徐徐开出,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正式投入运营。

郑州铁路局在郑州火车站举行了隆重的首发仪式。历时近5年建设的郑西高速铁路,是连接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第一条高速铁路。

郑西高铁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第一条时速达350公里的高速铁路,线路全长505公里,设郑州、荥阳南、巩义南、洛阳龙门站、渑池南、三门峡南、西安等10个客运站,郑州至西安列车直达最短时间将由6个多小时缩短至2小时以内。2011年7月1日起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郑西高铁采取300公里/小时和250公里/小时两种速度等级混跑模式。与此同时,增开了10对郑西高铁动车组列车,动车组列车达22对,发车密度大大增加。动车组列车“降速、降价、加密”后,真正驶入了寻常老百姓的生活。

青史一瞬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