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书架
一个孩子的战争
三牛风波
散文
郑州地理
阅汉堂记
随笔
lh29114
lh29119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个孩子的战争

天哪,这也是儿子!这样的儿子,这样的90后,这样的话语,真叫人万箭穿心!纵是天才作家,也虚构不出这样的人物这样的语言!我们的家庭教育怎么走到了如此绝境?父子关系父女关系,母子关系母女关系,为何罔顾亲情,人伦颠覆,恶化到如此的地步!

2月18日过春节,春节一过儿子就要开学了。2月8日上午,我提前返回武汉。

晏紫听完我的介绍和建议以及我对三纵的观察感受,惊得魂都不在了。她没有马上反对,也不表态赞成。她又说到儿子,说他考全班倒数第三依然无所谓,照睡照玩照要钱买裤子买鞋子,我不给,他就不满。

只过了一天,晏紫说她要亲自去宜昌看看。虽然只一天 ,在晏紫这一天长于一年。

2月12日,我和晏紫送儿子到汉口火车站回郑州过年。

2月13日,我和晏紫坐长途汽车去宜昌,傍晚时分到达三纵。一进大门,晏紫就被眼前的情景定住了:雨中,男女学员列队绕场跑,边跑边喊口号,脚泡在水中,半截裤腿全是湿的,管带不叫停他们就得不停地跑下去。晏紫的眼泪涌了出来,自言自语道:“他们……不冷吗?”

晏紫不急着去办公楼,直接去了右边的食堂。食堂这时空荡荡的,只有一个小男孩孤零零地站在桌边,手里捧着一只不锈钢碗。晏紫走过去,一看碗里吃剩的简单的饭菜,她的眼泪又出来了。她问他多大了,他说12岁。晏紫又忍不住。我说,他不算最小,还有比他更小的,只有9岁。

9岁,12岁,晏紫难以面对这么小的孩子。他们和大孩子一样,都要接受严格的训练,还有戒尺,都要和大孩子一起去走那一千公里。眼前的情景,以及对其他情景的想象,猛烈撞击晏紫的母性母爱,她泉涌般的泪水,一半是流给儿子的。

我们见了陈锋。晏紫要求看学员宿舍。宿舍虽简陋,但干净整洁,充满令人心悦的军营风貌。被子叠成正方形,线条刀削一般,八个角棱角分明,军大衣也折出形状,一丝不苟覆盖其上。床单看不到一点皱褶。床下的拖鞋布鞋运动鞋鞋尖朝外并列一排,全在一条直线上。毛巾四角对齐挂在挂架上,毛巾与毛巾既不重叠又不歪斜扭结。漱洗柜中,8只口杯从上至下垂直一线,牙刷刷头向外,毛面朝下,8只牙刷也在一条垂直线上。我发现晏紫的表情发生了变化,一种欣然之情发自心底。她是个爱干净整洁的人,这情形颇合她意,她(包括我)给儿子叠了十几年被子,整了十几年他的床铺和房间,从无怨言。儿子在房间的所有活动只在电脑桌上和床上,这两处的混乱犹如震后的废墟。晏紫很少要求儿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也许是心疼儿子,怕累着了他,再不就是觉得说了也没用干脆不说自己做了免得生气。

陈锋告诉晏紫,徐向洋工作室的宗旨是通过教育训练,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生活也需要学习。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一句名言:“生活即教育”,将教育的真谛一语道破。

回到办公楼,晏紫掏出自己的名片双手递给陈锋,我心说大事定矣。陈锋见是大学老师,便告诉我们,工作室学员百分之九十来自这样三类家庭:一类是官员家庭,其中不乏某省政协主席某省副省长某市市长某县县长之子孙;一类是企业家商人家庭;第三类则有点让人费解,是大学老师家庭。他未详解第三类家庭,我已得出自己的结论:一、大学老师家庭与一般低学历家庭相比,对孩子的要求要高一些,比较难以容忍孩子的不良习性和不爱学习;二、大学老师经济条件相对优裕,他们有能力支付一年四万半年两万的高额费用。一般家庭的孩子来得少,不是家长不想送孩子来,除了信息闭塞,更多的可能是他们拿不出这笔钱,只能眼看着孩子一味地沉沦。

当晚夜宿宜昌,我请来了朋友陈文杰。他也是武汉知青,后在宜昌安家立业,是一家企业的总经理。那晚我们商量后,将时间定在2月25日(正月初八),届时他的司机叶军开车到汉口火车站接儿子。

返汉的当晚,我写了给儿子的“入营信”。在这第一封“父子书”的最后我写道:

两年后你18岁,成年了。我们不希望那时候的你仍然还是现在这个样子。还有两年的时间,没有更多的时间留给你和我们了。你能尽快转变,你就能尽快回到我们这个家庭,假如依然故我,我们将只当没有你这个儿子,到时候你自谋生路吧。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