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武术节赛程出炉
22日上午开打
河南秋收基本结束
93亿收购资金到位
全市已播种小麦72万亩
产粮大县的责任与担当
全省导游大赛
我市包揽三冠
本周冷风要来
气温先降后升
找准最佳支点 破解管理难点
强化考核奖惩 推动持续提升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产粮大县的责任与担当
滑县篇 三十二谈· 用领导方式转变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李若鹏

何平感言

讲责任,不能不讲“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这一庄严承诺。

讲担当,不能不讲加强新型农业现代化这个基础。

粮安天下,粮稳中国。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能不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河南的同志肩上是有责任的。”

13亿中国人,靠别人养活绝不可能,河南粮食生产出了问题,把全世界市场上流通的粮食都拿来,也补不上。

河南的粮食如何保?庄稼是种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全省第一产粮大县滑县,不让粮农吃亏,不让粮田减少,不让农业科技棚架,不让基础设施废弛,让粮食装满农民的“米袋子”,让种粮鼓起农民的“钱袋子”,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转促转,以变求变。

全省粮食生产大县都如滑县这么想、这样做,则粮食可保,群众可富。

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省九次党代会铿锵有力的声音,着实让滑县县委一班人既激动不已,又压力重重。

河南是中国产粮大省,产量占全国1/10。滑县是河南产粮大县,每千斤粮食就有25斤产自这里。粮食是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滑县人对此有清醒认知;“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滑县人尤其感同身受;粮食安全要靠责任与担当,滑县人懂得这个承诺的意味和分量。

滑县因粮而兴,出自于对以农为本的历史传承。

五千年来这里就是五谷丰登之地,崇农、重农、劝农,“农本”文化在这里代代相传;种粮、丰粮、爱粮,农耕文明在这里源远流长。

世世代代,滑县人在这片沃土上播种着五谷,收获着希望,孕育出浓郁的种粮情结,练就了精耕细作的种粮绝活。直到今天,每逢开镰时节,成千上万的滑县人,舍弃数倍于种地的进城务工收入,千里迢迢返回家乡夏收秋种。

滑县因粮而荣,源自于对土地和粮食的血肉情感。

作为人口大县、农业大县、粮食大县,滑县人许多年来一直怀揣着光荣与自豪:

年产17亿斤小麦——中国小麦第一县;

年产27亿斤粮食——连续20年全省第一;

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谋发展, 滑县人持续接力——摘取全国唯一的粮食生产先进县九连冠……

2011年12月,在国务院首次召开的全国粮食生产表彰大会上,总理亲自把沉甸甸的奖杯送到了滑县人手中。

滑县也因粮而困,来自于保障粮食安全的严峻挑战。

在粮食生产受耕地、水利、资源、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的情况下,如何解决粮食刚性需求与农业弱质特点的矛盾,确保粮食持续增产?滑县人正在积极地破解难题。

在种粮成本不断上涨、粮食价格徘徊不前、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的现实背景中,如何解决粮食刚性需求与农民增收需求的矛盾,持续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滑县人正在努力地寻找出路。

在改变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方式为现代化的规模经营,为粮食生产提供持久动力的过程中,如何解决粮食刚性需求与小农经济现状的矛盾?滑县人正在不懈地探索实践。

在加快产业集聚、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如何解决粮食刚性需求与耕地锐减现实的矛盾?严守耕地红线,合理、集约、高效利用每一寸土地,滑县人正在坚决地贯彻落实。

站在新起点,面对新挑战,滑县人如何担当使命,既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又实现“洼地起跳”、富民强县?

答案是:必须以领导方式转变促发展方式转变。“以转促转”,关键在转;“以变求变”,落脚在变。领导方式往哪转?怎么转?滑县人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方向更明确、认识更深刻、思路更清晰。 (下转第二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