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网格筑起连心桥
矿区百里一个家
明年居民养老保险
缴费标准开始申报
嵩山红叶节昨启幕
近日为最佳观赏期
多家景区邀老人免费游
戏曲名家敬老院送演出
千余老人竞技大“PK”
沧桑巨变
《郑州解放之歌》
老旋律再次唱响
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
网上咨询周今日启动
wx2a205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沧桑巨变
纪念郑州解放64周年

今天是郑州解放64周年纪念日。1948年10月22日郑州解放,60多年来,郑州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艰苦奋斗,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今日,本报和您一起回顾郑州党组织领导全市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同时,铭记历史、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在推进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谱写新的历史篇章。

红色起点

郑州是全国建党较早的地区之一。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在北京爆发,吹响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号角。1921年春,李大钊、赵子健、李震瀛等一批共产党人先后来到郑州,通过举办工人夜校,组织开展工人运动。

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8月15日,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10月4日,郑州沦陷。中共地下党组织发动群众,积极配合国民党38军打击日军。31日,日军被赶出郑州。

1947年夏,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晋冀鲁豫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和太岳兵团三路大军大举出击,经略中原。

1948年10月,郑州战役打响。郑州地下党组织领导郑州人民大力支前,保护通讯交通设施,配合我军解放郑州。10月22日拂晓,国民党郑州守敌弃城北逃,我中原野战军乘胜追击。郑州战役取得完全胜利,中原重镇获得解放。23日,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致电刘邓:“济南、锦州、长春解放之后,郑州又告解放,陇海、平汉两大铁路的枢纽为我掌握,对于整个战局极为有利。特电祝贺。”

艰难探索

1948年10月22日,郑州解放了。郑州,这座雄踞中原却又饱受忧患的城市,获得新生。10月23日至28日,郑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中共郑州市委、郑州市人民民主政府相继成立。为了迎接全国解放,郑州人民在城市重建的同时,节衣缩食,踊跃支援前线,为夺取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乃至全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郑州市各界人民隆重集会,热烈庆祝新中国诞生。

在国家实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郑州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城市,四面八方支援郑州,奠定了郑州的工业基础和现代城市的基本框架。1957年,郑州市超额完成“一五”计划。全市工业生产总值达到3.96亿元,比1952年平均每年增长37.9%;农业总产值达到2847万元,比1952年平均每年增长30.2%。这期间,河南省省会由开封迁郑,更使郑州的发展如虎添翼,成为河南名副其实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在十年动乱时期,郑州市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也没有丧失信心。他们自觉抵制“左”倾错误的影响,克服种种困难,坚持生产,为郑州市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宝贵贡献。1976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7.8亿元,平均每年增长3.5%;农业总产值达到6.38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0.5%。这些数字表明,虽然十年动乱对郑州的经济建设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但各方面仍然有所前进。

1976年10月,中共中央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十年“文革”画上句号,历史的航船重新驶入正确的航向。

辉煌跨越

1978年5月,全国掀起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从8月中旬开始,郑州市委连续召开了“关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讨论会,一直持续到9月上旬。这次讨论对引导全市干部群众明辨是非、重新回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上来,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同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包括“文革”在内的许多重大历史问题,在这次大会上得以澄清,并给予明确定论。为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市委很快成立了“郑州市平反昭雪领导小组”,为“二七广场事件”、“七二五事件”等八大冤案公开平反;为从1957年“反右”运动以来遭受迫害的所有人员平反昭雪。同时,还清理了全市17496人档案中“无限上纲”的错误材料。广大干部群众拍手称快,全市出现了空前的安定团结局面。

从1979年下半年开始,郑州市91个工业企业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1983年,全市初步建立起了国家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1984年,全市企业开始广泛实行多种承包形式的经济责任制。郑州市的商业体制改革也异军突起,出现了几家大型现代化商场。这些商场以二七广场为中心,点燃了一场为全国瞩目的“商战”。亚细亚、华联等六大商场通过竞争不断改善、提升服务质量和竞争能力,走向共存共荣。“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亚”成为当时大江南北家喻户晓的广告词。通过媒体宣传和自身机制创新,郑州乃至河南在全国的知名度因此次商战而大大提高,并为后来的郑州商贸城建设创造了先机。

199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市人民的奋力拼搏,郑州市全面完成了“七五”计划目标。与1980年相比,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3亿元,增长了1.68倍,年平均增长10.4%,提前3年实现了第一个“翻番”。

1992年,郑州市被批准为国家内陆开放城市。市委、市政府抓住机遇,确立了“依托两线、四面通开、外引内联、走向世界”的发展路子,全面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外来投资办公室和外商投资中心,加强城市软件和硬件建设,进一步增强投资吸引力。

1993年,市委、市政府第一次提出了建设商贸城的战略构想。围绕建设商贸城的发展思路,市政府精心筹划了一系列大型商贸活动,如国际少林武术节、郑州商品交易会,等等。“武术搭台,经贸唱戏”的模式风靡一时。1996年,江泽民同志欣然为郑州题词——“把郑州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商贸城市”。

唱响和谐

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指出我国在本世纪前20年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并明确提出“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对此,郑州市委、市政府很快作出反应,及时调整发展思路,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拉长工业短腿、发展商贸优势、带动现代农业”。发展工业,被排列在郑州市整体发展战略的第一位。恰逢其时,国家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开始启动。中部崛起看中原,中原崛起看郑州。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的“龙头”,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中一枚重要的“棋子”,可谓重任在肩。

2004年,工业技改投入突破百亿元,连续3年实现翻番。宇通客车、长城铝业、思念食品、白象方便面、金星啤酒、白鸽磨料磨具等一批产品和品牌在全国市场的竞争力与日俱增。全市逐步形成了门类较全、配套能力较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工业体系。

2006年起,郑州市开始实施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280个项目尤其是20个重大项目为抓手,成立了以市委主要领导为指挥长的8个指挥部,全面协调指挥全市的跨越式发展工作。

2007年,郑州经济发展思路调整为“强化枢纽地位、优化工业结构、建设商贸都市、发展现代农业”。优化工业结构,旨在解决工业长高、长大后出现的不集约、不协调、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等新问题,进而实现经济持续又好又快发展。

2011年,全市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2590.3亿元,是2002年365.5亿元的7.1倍;而同期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则达1157.9亿元,是2002年47.9亿元的24.2倍。

科学思路必然推动科学发展。2002年,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8.3亿元;2011年达到502.3亿元,比2002年增长8倍多,名列全国地级以上城市17位。200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94.7元,2011年突破两万元。

如今,我们又一次站在历史新的起跑线上,新起点,新跨越,我们要铭记历史,不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凝心聚力,开拓创新,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姿态、扎实的作风,为加快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资料提供 郑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本报记者 王 娟 整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