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国内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黄河国家湿地
公园控规通过评审
舌尖上的“临颍制造”
何平感言
30年基层文化战线的坚守
研究生有了国家奖学金
两年内8万余名干部
主动交钱券近8亿元
近半老人慢病缠身
爱管“闲事”的法官
北上广月薪九千
才会“不惶恐”
广州“房叔”被双规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舌尖上的“临颍制造”

(上接第一版)典型引领下,全县先后涌现出170多家“农”字头相关企业。支撑临颍发展的特色主导产业已现雏形,当地农民尝到了“甜头”,县域经济得到了发展。

快速发展中,困惑与危机也逐渐显露:

面粉、挂面等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竞争力;“农”字号产品徘徊在产业链的中低端,链条太短、附加值低;企业研发投入不够,后发潜力不足……

明星村的“光芒”暗了,发展的步伐慢了。有人甚至提出,临颍应该把发展的重点,转向更具比较效益的商贸或者装备制造业。

反复论证、深化认识,我们意识到,作为传统平原农区,临颍最大的优势就是丰富的农产品。这条依托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的道路,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临颍食品加工业遭遇“瓶颈”,说到底,得从自身找原因,从“转”中寻突破。

干部理念、发展方式必须得转:从小作坊、小商铺转到规模经营上来;从只低头生产转到抬头看市场上来;从只重数量转到注重效益上来。转出一个创新天地、品牌叫响的新食品产业,转出一个与时俱进、协调发展的新食品强县。

而转的路径是“提升”。

实现资源与品牌联姻,拉长链条,提高附加值,发展产业集群,走转型升级的科学发展新路。

临颍的品牌发展确定“两条腿”走路:通过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增强企业研发能力、强化产品质量体系建设等培育本土名优品牌;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外地名企名牌。

想明白了,还需做明白。

如何招引更多外地企业?做到不仅“引得来”还能“留得住”、“做得大”?这是很多县(市)在招商中面临的共同难题,临颍在转变思路中探索三个“多一点”:

“超前谋划多一点”。临颍要在“转”中求强,就必须摒弃过去那种 “挖到篮里就是菜”的招商方式,让项目特色更鲜明,集群效应更突出。我们提出了“招商四不要”:不是食品深加工的企业不要,不是名企名牌的不要,不是行业百强的不要,不是高科技含量的不要。

“真情服务多一点”。临颍要在“转”中求新,就须下大力气改善软硬件环境。省委书记在合影时都让客商坐前排,自己站在后排“当后盾”,我们有啥理由不给客商搞好服务?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质量零差错,成为临颍干部的工作准则。

环境好了,服务水平高了,项目落地也创造出了“临颍速度”。口口相传,临颍在南方特别是在福建食品企业的知名度打响了。这两年凡是闽商到河南考察,总会到临颍看一看;泉州、晋江一带向内地转移的食品企业,几乎最后都落脚临颍。

“创造条件多一点”。临颍要在“转”中求效,就必须为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我们在产业集聚区高标准规划了6平方公里的休闲食品产业园,专门用于承接休闲食品名企名牌入驻。

安商、稳商,我们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创新举措解决企业在招工、融资上的后顾之忧。对外省客商的就医、子女入托入学等,我们开辟了绿色通道。外省客商父母过寿、子女成人礼,我们会送上一份薄礼;逢年过节,我们不忘登门拜望慰问……

真情赢得了闽商的钟情。有人把户口迁到了临颍,一些闽商的子女就在临颍出生、上学。闽商把临颍真正当作了“家”,掀起了投资临颍的新高潮:

雅客、蜡笔小新等17家企业相继落户临颍。原来入驻的恒安、亲亲、盼盼等食品名企业不断增资扩产。短短几年,临颍成为7个中国驰名商标、20多个河南省著名商标企业的重要生产基地。

如今,临颍已引进生产休闲食品闽商企业45家,全国休闲食品前十名企业有8家在临颍投资建厂。经过多年努力,临颍食品产业也培育出了自己的3个中国驰名商标、12个河南省著名商标。

去年,临颍的食品产业年产值首超百亿元。一个以食品为主导,包括粮食加工、包装印刷、仓储物流等上下游配套联动的产业发展集群正在不断壮大,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食品产业集群的发展扩张,离不开“粮食”这个源头的强力支撑。建设全国食品工业强县,新型农业现代化是第一保障。

临颍要让食品产业发展成为“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和联结点,推动新型农业现代化,为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提供坚实基础。

临颍粮食年产量55万吨,可仅粮食与食品深加工一项,小麦年转化量就有130多万吨,粮食年总加工量达到300万吨。工业的旺盛需求不仅盘活了周边20多个县(市)的余粮市场,用于生产休闲食品的优质低筋小麦,更是以高出市场1毛多钱的价格,极大调动了临颍和周边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目前,全县90%的耕地种上了订单优质小麦,规模化订单种植扩大到耕地总面积1/4以上,临颍作为国家粮食核心区产粮大县的牌子越擦越亮。

农业规模化要求土地的集约。临颍很多食品项目排队等待“落地”,期待土地的集约。空心村土地的闲置浪费呼唤土地的集约。产业集聚带来的人口聚集、产业支撑,让加速土地高效流转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为临颍顺势而为的必然选择。

以北徐社区、龙泉小区为代表的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迅速启动。通过旧村改造,全县新增耕地面积4000亩;整理置换出工业用地3500亩,18个项目实现了落地发展;而10万余“流转”出来的农民,成了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挣钱的“产业工人”。

让国人都品尝到“临颍制造”,我们还任重道远:虽然外来闽企红红火火,但在培育自主食品名牌上,还需付出更多精力与智慧。但我们坚信,坚持发展食品产业,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临颍实现富民强县梦想找到了一条“康庄大道”。

(作者系临颍县委书记 编辑 陈炜 屈芳)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