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
10
连 载
辛稼轩之憾
写给我的诗 寄给了你(外二首)
杜甫的襟怀
《中国传统政治检讨》
现实与理想
lh2976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现实与理想

周广生

你知道皮尔·卡丹是如何成为世界知名品牌的吗?

皮尔·卡丹是法国人。他从小的梦想并非是制作服装,而是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舞蹈家。可是,由于家境贫寒,父母根本拿不出钱来送他上舞蹈学校。于是,便把他送到了一家缝纫店当学徒,希望他学一门手艺后能帮助家里减轻点负担。但是,皮尔·卡丹极其厌恶这份工作,不是因为工作繁重,报酬少,而重要的是这样他就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了。在现实与理想脱节造成精神极度痛苦的情况下,他想到了跳河自杀。这时,他突然想起了自己从小就崇拜的“芭蕾音乐之父”布德里。他想,或许只有布德里才能明白自己这种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他决定给布德里写一封信,希望对方能接收自己做学生。结果,他很快就收到了布德里的回信。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布德里在信中既没有提及收他做学生,也没有被他要为艺术献身所感动,而是介绍了他自己不平凡的人生经历。

让他难以置信的是,布德里小时候的理想也并非是搞舞蹈音乐,而是想当科学家。因为家里贫穷无法送他上学,他只得跟一个街头艺人跑江湖卖艺……布德里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启发皮尔·卡丹说:“人生在世,现实与理想总是有一定差距的。在理想与现实中,首先要选择生存。只有好好地活下来,才能让理想之星闪闪发光。一个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的人,是不配谈艺术的。”

至此,皮尔·卡丹不再想自杀的问题,而是思考如何从现实出发,从当下做起,不辜负父母的希望,努力学习缝纫技术。从23岁起,他就在巴黎开始了自己的时装创业之路。不久,他便建立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公司和服装品牌——皮尔·卡丹,而且大为成功,享誉世界。皮尔·卡丹的成名之路,让我们获得了许多有益的人生启示。

现实与理想总是有差距的。人生在世,有理想是极为正常的,但必须从实际出发。如果脱离现实,理想就很难实现,不但不能实现,搞不好还会使自己走上歧途,甚至像皮尔·卡丹开始的时候一样会有断送自己生命的危险。这是不少青年人对于不能实现理想时的一种较为普遍地现象。

还有,当他人求救于自己的时候,一定要伸出援救之手,尽其所能,用爱心去挽救他人。这既是一个做人的良知,也是一种崇高的社会责任。尤其是那些在社会上已经成名成家的各行各业的公众人物,更需要用行动作出表率。有时可能由于自己的一句话,一封信,一次善意的批评,甚至一个简单的微笑,一次亲切的拉手,就能搭救有求于自己人的生命,使他振作精神,告别挫折,走出迷途,迈向成功。作为个人而言,在理想与现实脱节的时候,应当学会主动地放弃,不宜盲目穷追不舍,不撞南墙不死心。人生的道路大多都是坎坷不平的,既然前边无路可走,就要学会及时地转弯。懂得转弯,学会转弯,就是一种人生的智慧。放弃原来的想法,另辟新的途径,这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在这一点上,皮尔·卡丹的成功就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