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全省公务员招录笔试成绩放榜
立本之变
红绿辉映“将军县”
何平感言
一曲新歌献博亚
我省启动“119”
消防宣传月活动
今冬明春农业农村
七项重点工作敲定
中国(郑州)—拉美
举行经贸合作洽谈
离退休干部多彩
活动喜迎十八大
督查违法车辆治理发现
改装电动三轮车隐患大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立本之变
在“困”与“变”中求索 在“破”与“立”中转身

《新密变局》系列报道之

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

本报记者 张 立 通讯员 马晓怡

新密市委书记王铁良经常告诫领导干部一句话:“关注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至于什么是民生,有人说,民生就是那些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小事”。新密市紧扣“保障民生”、“构建和谐”主题,做了很多这样那样的“小事”,而正是这些“小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最先受益的,是新密的莘莘学子。2009年,王铁良到任不久,就向全市公开承诺“坚决让农村孩子在学校吃好、住好、学好,不比城里孩子差”,迅速拉开了教育改革的序幕。从改善办学条件入手,新密累计投入资金3.8亿元,为全市44所中学、114所小学每个教室全部安装了冷暖空调、电视机、影碟机,并新建、改造了一批学生宿舍、食堂餐厅、运动场所,为广大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等现代化办公设施,极大改善了教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并在全省率先推行让孩子们“早餐都能吃上一个鸡蛋,午餐都能吃上一顿肉”的“爱心营养工程”。

同时,大力度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校长、教师队伍建设,公开选拔中学校长15名、小学校长114名、招录教师490名,大范围开展城乡教师交流,在赢得“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市”荣誉的同时,教育质量在郑州六县(市)中由原来倒数第二上升到正数第二,一举扭转了落后局面。

为了办好各项社会事业,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新密市从加强财政税收征管入手,在2009年开展了税收专项治理活动,2010年开展了税收大检查活动,严堵税源“跑、冒、滴、漏”,2011年,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36.1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0.1亿元,比2010年净增5亿元。有钱好办事,近年来,新密在社会事业上的投入不断加大。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强化市级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集体卫生室的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市群众参合率达95.5%,人民群众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全面提高。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出台就业措施,年新增城乡就业1万多人。

同时,为了让120多家原国有集体困难企业的2万多名下岗职工后顾无忧,从2009年开始,新密市每年投入1500万元为他们解决了社保问题,又从2011年起每年投入1300多万元解决了他们的医保问题。

该市树立“只要群众提出的要求是合理的,都要给予满足或基本满足”的信访工作理念,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2009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870多万元,解决疑难信访问题60多起,坚持班子成员接访、下访,化解群众反映各类问题3500多起。其中,仅王铁良一人就接待群众来访43次516起、涉及2395人次,已解决496起,有力促进了新密群众信访起数、人数的大幅下降,全市信访调成率达97%。加强平安新密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治安防控体系,重点加强技防建设,累计投入资金达6200多万元,在全市城乡配备安装了监控中心、电子探头、“十户联防”报警器、“平安e家”电话等,基本实现了城乡技防设施全覆盖。

同时,大力加强治安巡防队伍建设,全市专兼职巡防力量达到3800多人,在郑州市组织的公众安全感调查中,满意率达到94.5%,位居第一。在加强低保等措施的基础上,推出了60岁以上老人及盲人免费乘坐城区公交车等惠民举措。在加强居民生活保障方面,大力加快“美景山城”、“惠安家园”等一批保障性住房项目施工,还在城区和有条件的新型农村社区实现了集中供暖……

办好一件“小事”,就会给成千上万人带来福祉,多办一些“小事”,社会文明就会前进一步。潜移默化下,关注“小事”,从“小事”做起,成了新密各级行政职能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因为他们有着这样一个共识: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派和谐景象中,新密人向着“干净整洁、结构优良、富足文明、风清气正”的现代化时尚宜居宜业城市目标大步迈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