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醉失奔驰
物质年代的相亲
异化成交易
“复婚为夫捐肝”的故事温润心田
“霸王讨债”,银行为何如此霸道
海监队“零报考”无关“爱国”
期待“自曝家产”
有“蝴蝶效应”
谨防“幸福指数”
异化为新政绩工程
围观王石
不如思考婚姻是什么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谨防“幸福指数”
异化为新政绩工程

谨防“幸福指数”

异化为新政绩工程

从追求GDP到追求民众幸福,这是政府施政理念的一大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让民众生活更幸福既是政府施政的内在要求,也是改革开放的目标所指。按理说,追求GDP增长就是为了造福于民,两者相互统一而非彼此矛盾,然而片面的GDP考核让一些地方政府只重视GDP而忽视民众幸福,并由此衍生出“黑色的GDP”、“带血的GDP”、“有毒的GDP”。正如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所言,目前我们不能抛弃GDP,但是需要超越GDP。所谓“超越GDP”,就是将增加GDP作为造福于民的手段,而不是将其作为目的。在某种意义上,“幸福”成为诸多地方政府的施政目标,是淡化GDP考核的必然结果,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同时也应该看到,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而非客观数字,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都有自己所感知的幸福和不幸福,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这就难免带来一个问题:地方政府认为辖区内的居民很幸福,但是很多居民并不这样认为,而是认为自己“被幸福”。幸福不幸福由谁说了算、用哪些指标来衡量,这是“幸福”作为政府施政目标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河南省平顶山市几年前就在建设“幸福城市”,每年发布“幸福指数”,对辖区各县(市)区“幸福指数”进行排序,并作为考核官员的内容之一。但是官方发布的“幸福指数”遭到民间的强烈质疑。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幸福指数”是当地政府关起门来单方面运作的,群众没有发言权、监督权,甚至对“幸福指数”的构成不知情。民众幸福不幸福几乎完全由官方说了算,显然是非常可笑的。这说明作为政府施政目标的“幸福”很容易沦为个别官方自娱自乐的游戏。GDP是一种硬指标、客观数字,尚且有地方政府及官员弄虚作假,往GDP数字里“注水”,“幸福”作为一种难以量化、弹性很大乃至见仁见智的软指标,其弹性操作空间更大,弄虚作假更容易,而且很难证实或证伪。防止“幸福注水”、避免民众“被幸福”,这是建设“幸福××”的关键,也是其难点所在。

托尔斯泰说得好:“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民众的不幸福虽然多种多样,但是民众的幸福需要诸多共同条件的支撑,比如收入不断增长、物价相对便宜、社会福利增加、贫富差距缩小、社会公平正义、人人机会均等、民主法治成为人们的共同信仰……如果政府致力于这些幸福条件的创造和维护,则民众的幸福感自然会如期而至。切莫只盯着“幸福指数”而夸夸其谈,切莫让“幸福指数”异化为新的政绩工程。 晏 扬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18个省(市、区)明确提出了“幸福”的概念。去年的数据则显示,已有10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幸福城市”。研究者认为,随着经济发展,人的主观感受更加被重视是必然趋势,不过追求“幸福”应注重实质内容,避免陷入空谈。(10月30日《新京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