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文史杂谈
新书架
文苑撷英
罗子沟下派纪实
斗宴
连 载
随笔
阅汉堂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咏菊诗话
文苑撷英
陈永坤

菊花绽放于岁寒霜降之季,独立寒秋、不畏严寒的性格使人倍加喜爱。深受历代文人的喜欢,留下许多赞美菊花的诗文佳句。

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他遭谗被逐,愤然写下《楚辞·离骚》:“朝有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以诗寄托爱国情思,以菊表其洁身自好、不同流俗的品格。后世咏菊时遂用“餐英”为典故,隐喻高洁之意。虽然此诗中菊花还只是点缀物,不属于真正意上的咏菊诗,但却成为后世浩如烟海的咏菊诗词的滥觞。

晋代诗人陶渊明,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以致后人将菊花视为君子之节、隐士之操的品质。他成为后世文人心目中的隐士典范。他酷爱菊花,写下不少咏菊名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等名句,堪称咏菊诗的经典。

唐代诗人岑参《九日思长安故园》诗云:“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长安失守,战乱纷繁,勉强登高,无人送酒,可惜故园秋菊只能傍战场而开,无人欣赏,是谁令诗人心爱的菊花落到如此下场?令人回味深思。

唐末诗论家、诗人司空图单爱白菊,他写的30多首菊诗中多写白菊,典型的有《白菊三首》、《又白菊三首》、《再白菊三首》、《白菊杂书四首》,真是情有独钟。令人想起《红楼梦》中众芳的《对菊》、《咏菊》、《簪菊 》、《问菊》、《菊影》、《菊梦》等十二首尽情写菊的菊花诗会;他要么把白菊描写成风中的舞袖,要么比作雨中的病躯,或是醉汉的身影,或是梦幻的仙身,花中有人,人中有花,真是诗思缥缈,情深意长。

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在《不第后赋菊》诗写道:“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既写了菊花的精神,也写了菊花的外形,形神兼备;既写了菊花的香气冲天,又写了菊花的金甲满城,色味俱全,形象十分鲜明。语言朴素,气魄宏伟,充满了使人振奋的鼓舞力量,他在《题菊花》诗中写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一反历代文人咏菊孤高隐逸的情调,表现出崭新的思想境界和战斗豪情。

北宋大臣韩琦“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借花喻人,歌颂永守晚节的高尚精神;南宋爱国诗人郑思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赞扬了菊花宁死不屈的品格;唐代诗人元稹“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更是直抒胸臆,表达对菊花情有独钟的怜爱之情;北宋女词人李清照“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此词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有藏而不露的韵味。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

在众多的咏菊诗词中,最让人欣慰、振奋的要算毛泽东抒写的《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此词以鲜明健峭的风格,天马行空的气势,乐观豪迈的情怀,摆脱咏菊词幽独淡雅的传统意蕴,表现出全新的豪迈劲节的艺术境界和雄奇奔放的艺术风格,堪称菊词一绝。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