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4
17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4

坐下后,我环视了一下各位,心想,第一面,首先要尊重老同志,要抓住年纪最大委员的心。坐在最上首的纪检委员王连贵看样子有七十几岁,便用目光看着他问道:“您今年有多大年纪?”

“属羊的,五十七了。”这个回答让我大吃一惊!

何书记说,“他还没有你大呢!”

何书记点了四个菜,很快就上来了,大家边吃边唠。我把省委这次关于三帮扶的意见,省直党工委为贯彻这个意见而开展的“千名处长进千村”活动,省总工会对活动的安排及我们下派干部的工作任务和目标一一和大家讲了。

组织委员老陈接过我的话说:“现在党的政策是好,总是不忘我们农民。”

“工会将来能给村里投点钱呀?”问这话的是宣传委员老张,农村人说话就是直截了当。

研究项目

我笑了,真往骨头上叨啊。我说:“工会来搞帮扶嘛,将来肯定要给拿点钱,不然怎么叫帮扶?但是工会不会是把钱拿来,分给大家,关键要有项目。今天支委都在,大家也考虑考虑,共同出出主意,河南村到底适合做点什么?”

大家都陷入了沉思。半天没有人说话。

张喜安叹了口气,说:“咱河南就是地少呀。干啥能行?”

何书记想了想说:“我看搞养殖挺好。西河村他们就有一户搞了养鸡,一批养五千多只,52天就出栏,一批净利润就能赚两万多,一年可以养五批,是不是十多万?”书记用简单的算式寻求大家对他提议的肯定。不过还是没有人吱声。

“需要投资多少?”我问。

“鸡雏、饲料、送货、取货都是人家敦化那边来人,咱们主要投资就是场房。”何书记说。

“要多大的场房?”我又问道。

“怎么也得五千米。”何书记想了一下说道。

我过去在外地看过养鸡场,笼子,一层一层摞着,很节省占地面积。

我说:“不是一层一层那样摆放着养嘛?”

何书记说:“不是,就一层。”

五千米场房。我心里计算了一下,即便是平房,按800元一平方米,还得00万呢。省总不是要在这开养殖场的,投资太大,不切合实际。转到下个话题。

“上次我们倪主席来,”我说,“在西碱提到过生物质造粒机。咱们河南不是木耳种得多吗,很多菌袋最后都扔掉了,利用这些锯末子,加上玉米秸秆生产出颗粒,可以当煤炭用,既解决村民冬季取暖,也可以对外销售。”

何书记说:“现在的玉米秸秆都在地里烧了。今年防火抓得紧,不让烧,乡里还处理了两名村干部。”

我继续说道:“这种机器十五六万,如果省总投个几万,剩余村民愿意做的,可以组织几户,搞个股份制,谁出资多谁说了算。不是也可以尝试嘛。”

同样,大家谁也没有表态。只有老张问:“也不知能不能行?”

我说:“来的路上,听我们同事老周说,这种机器农安就有卖的,等我这次回去,和老周去考察一下,到底是什么价格、年产量是多少、能产生多大效益,了解清楚了再向大家报告。当然,上什么不上什么,首先必须是大家自愿。”

我说:“另外,现在我们搞木耳销售,也要大家组织起来,也要有点品牌意识。如果大家成立个合作社,统一定做点塑料袋,打上罗子沟绿色木耳的字样,送到城里的超市,肯定也会受到欢迎的。”

大家只是听,谁也不置可否,我不了解支委们内心是怎么想的,看来,沟通还需要时间。

不过,书记内心的干柴看似有点儿点燃,他有些兴奋地和我说:“韩处,哪天领你去上我同学那看看,他就是搞各种包装的。”又对大家说,“韩处来了,是为了我们村的建设,现在住在金日家,大家在生活上一定要多关心韩处。老张啊,你家大棚里的菜要勤往村长家送点。”

老张认真地回答:“放心吧。”

吃饭和住宿

第二天早上,我刚起床,支部宣传委员张喜安就捧着个塑料啤酒箱子进来了,里边装的是满满一箱蔬菜,放下就走。我刚说了句:“干什么?”老张已经走出了门口,边走边说:“大棚里种的,吃了再送。”

我看了看箱子,里面装的是黄瓜、豆角和西红柿。我想反正是放在村长家做的,也不是我拿走,送就送吧。

吃过饭后,我想出去到村子里转一转。刚走出村长家门口,就有个村民和我搭话:“老张往你那送菜了?”

我先是愣了下神,半天才反应过来,说:“是呀。”

4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